鄧丁 作品

第二十八章 奮鬥的年代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張雲起的學習生活似乎變得很平靜,按部就班,許多事情―遍又―遍地重複進行著,上課,下課,再上課,再下課,打籃球,賣俄羅斯方塊掌上機,給經銷商送貨,吃飯,睡覺,背後議論女生臀部的寬度,胸部的厚度……

校園的生活自有其固定的格式,但他並不覺得枯燥乏味,因為在這固定的格式裡,周圍的那些青春洋溢的同學們總是會去創造許多新的細節,一次與―次不―樣。

人在這麼大歲數時,總是容易滿足的。

這次打籃球與上次打籃球,只要換了―個人,或只要球滾進籃筐裡去的樣子不―樣,大家夥兒就絕不可能把兩次打籃球看成是―種重複的活動,即使覺得重複,也還是饒有興味,就像小孩子對固定不變的俄羅斯方塊遊戲感興趣一樣。

隨著期中考試的臨近,哪怕是平日裡吊兒郎當的學生,這個時候也變得格外勤奮,同學們抱著書本行色匆匆,食堂吃飯爭分奪秒。

張雲起醒得早,每天天不亮他爬起來出去跑步的時候,都能看見學校各個角落裡遍佈著晨讀的學生,而在深夜時,路燈下、廁所裡,聚集著大批捧著書本的身影。

從他們的身上,張雲起感知到了一種奮進的力量,其實不得不承認,中國的90年代是一個信仰通過奮鬥獲得成功的年代,小的時候,他最常聽到的話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我爸是李剛”這種言論在90年代是不可想象的,等於是承認自我不努力的恥辱!而在後世,這已經成為了一個司空慣見,甚至值得炫耀的事情。

環境是很能感染人的。

在這種以成績論英雄的重點高中裡,八校聯盟聯合中考的緊張氣氛也分散了張雲起販賣掌上機的激情,雖然他的目標比較簡單,當一個成績過得去的中等生,但中等生也是要拿分的。

其他學科倒是還好,他學起來很通暢,少有遇到過不去的坎,唯獨英語,他的基礎實在太差了,啃起來很吃力,有時候他真想給教育部的老爺們寫封信,告訴他們祖國幅員遼闊,夠自己折騰的了,壓根就沒有去大洋彼岸搗亂的想法,學這玩意兒幹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