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丁 作品

第三十四章 星火

王貴兵從市一中的張記西鳳渡魚粉店離開後,就回到了龍景園罐頭廠,他乾的第一件事兒就是找他老媽聊天。王家母子談心的場面可真不多見。以前王貴兵在街上溜達那會兒就整天不著家,現在跟著張雲起創業,那就更著不了家了。

王貴兵跟他老媽扯的是罐頭廠的事。

這件事王媽也關心的緊,雖說現在兒子有出息能掙大錢了,她不用靠罐頭廠的那點工資討生活了,但畢竟在罐頭廠工作生活了大半輩子,感情淺不了,尤其是看著以前那些一起工作生活的老職工們,為廠子賣了大半輩子的命,現在停工大半年,工資快一年沒發,好些個沒積蓄的已經斷糧,偏偏一大把年紀,創事業又沒那個心氣和能力,為了討口飯吃,女的偷偷跑到菜市場撿爛菜葉,男的就去水泥廠賣苦力,她心裡是真不好受。

然而這些苦難也不算什麼,她們這些老一輩的人總相信國家相信政府,能夠幫助罐頭廠度過這次的難關,他們也不求大富大貴,只要廠子在,恢復生產,能買米能買油,粗茶淡飯餓不死,那也就行了,但是,她那個兒子王貴兵卻一臉篤定的告訴她說:“罐頭廠搞不下去了,全部職工都要下崗分流。”

不僅對王媽,對於整個罐頭廠近兩百號職工來說,這句話都是晴天霹靂!

然而王貴兵把這事兒告訴他老媽之後,就沒管了,他隨後聯絡了幾個龍景園罐頭廠欠債務的供貨商,天天到龍景園罐頭廠拉橫幅堵門靜坐討債,王貴兵則是跟李季林繼續磨承包經營罐頭廠的事情。

在這期間,王媽很好的承擔了廣播員的作用,上了年齡的人嘛,閒得慌,就愛扯家長裡短,她跟身邊一些關係近的老職工一說,沒有過多久,整個罐頭廠就都知道了這件事情——全部職工都要下崗分流!而且言之鑿鑿,最後卻連消息從哪兒傳出來的都搞不清楚,加之前天廠長李季林對部分員工承諾過有大老闆收購罐頭廠,會安置好職工的承諾沒有實現,而供貨商天天堵門拉橫幅討債,搞得罐頭廠風聲鶴唳。

這些事兒湊在一起,真是往乾柴堆裡扔了一粒火星子,整個罐頭廠都要炸了!

下崗,是龍景園罐頭廠大部分職工最後的底線,也可以說是九零年代幾千萬國企職工最後的底線。回顧九零年代的下崗潮,那應當是幾代人的慘痛記憶,但如果究其原因,太多太多,國企效益不佳,重複建設導致產能過剩,市場需求就這麼多,但是為了政績,為了升官,許多地方的領導盲目批項目,擴大產能,致使供給嚴重大於需求。還有就是技術設備落後,歷史包袱沉重,私企、外企、進口商品的衝擊,冗員過多,相較於私企,國企要付出更多的人工成本,削弱了競爭力,但是在國企,只要職工遵紀守法,你就得終身僱傭,裁員是極其困難的,畢竟是得罪人的事情。

以上原因,致使國企連年虧損,債臺高築。

要知道,以前的國有企業是由財政撥款的,但是在1983年改為了銀行貸款,由於經營不善,國企貸款不斷攀升,還本付息能力又差,貸出去的錢銀行難以收回,但銀行的錢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七八成都是老百姓的存款,儲戶來提款,你得有錢給人家。今天這家企業還不回來,明天另一家企業還不回來,不良債權的數量越來越龐大,極易導致金融危機。如果真的發生了,老百姓的畢生積蓄又找誰討要呢?

國家只能通過行政手段搞側供給改革,終止重複建設、清理過剩產能、兼併破產落後企業、下崗分流勞工。

這場自九零年代初發起的浩浩蕩蕩的中國國企改革,在1998年到達了頂峰,而它的實質卻是一次大範圍長時間持續性的企業無責任解聘行動,毫無疑問,這件事兒違反了勞動契約,然而,裡面的是非對錯恩怨情仇現在已經沒法釐清了,很多經濟學家回顧這段歷史的時候,往往會冠以“一個經濟轉型國家必然付出的社會代價”的說辭,但是,超過2000萬國企工人下崗所帶來的啼飢號寒,未免太沉重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