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丁 作品

第四十五章 想做和要做

一行人出門的時候,遇到幾個工人在搬罐子,在烈日裝筐運進屋裡。或許是好奇,一個記者走過去問:“這麼熱的天氣,為什麼戴這麼厚的手套工作?”

一個汗糊的眼睛都快睜不開的職工回答說:“不戴手套拿不了,燙到掉皮。”

座談會是在聯盛開的。

會上,張雲起詳細介紹了一遍目前聯盛的經營情況和戰略規劃。

楊家榮看著他侃侃而談,目光很有神,只是不知道心裡在想什麼,不過從他臉上的神情來看,對於眼前這個成熟得過分的年輕人,他是認可的,當初把瀕臨倒閉的龍景園罐頭廠和兩百多號下崗待業的職工交給他,至少在目前來看,大概也是正確的。

等到張雲起說完,楊家榮才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講道:“張總,現在的龍景園罐頭廠已經是一傢俬營企業,也是市裡第一家產權改制試點成功的私營企業,可以說有效實踐了國家《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文件精神和實施‘一個確保、三個到位、五項改革’的方針,我今天來,兩個目的,第一個是來取經的,學習你們的好經驗好做法好思路,我看罐頭廠改制大半年,在重組遺留債務和安置下崗職工以及市場營銷等方面,取得的成效還是十分顯著的,你也知道,現在市裡的企業都虧損嚴重,如果罐頭廠的改制模式能夠推廣起來,那也是為廣大工人和老百姓做貢獻。”

這個話題很大,張雲起很難接。

如果能借助“龍景園產權改制經驗”,盤活全市國營企業。那自然是責無旁貸的。

現在全國的菜市場上,每天都有等著菜販子把爛菜葉扔掉之後,撿回家裡去吃的下崗工人。以後會更多。

但是,有多大的能耐辦多大的事,整那些虛的沒用,他是人,有能力,也想為自己家鄉的老百姓做點實事,不過他清醒地知道,由於中國公有企業的產權制度重組具有自發性和分散性,導致改制的方式也必然五花八門,不同的企業傾向於不同的改制方式,更重要的是,絕大多數企業在改制的目標、原則、程序等等方面缺乏統一性,所以想要複製龍景園罐頭廠的改制模式在市裡大面積推廣,那是絕對行不通的,美好的願望罷了。

當然,楊家榮有魄力,在全國國營企業產權改制的初期,要摸著石頭過河吃這第一隻螃蟹,那他就不能把話說的太死,產權改制涉及到企業相關主體如企業經營者、職工、債權人和產權收購者之間的利益博弈,沒有行之有效的一套標準,但是可以根據不同情況,在具體的改制過程中,把握住重組遺留債務和安置下崗職工的可能性這兩個最突出的制約因素,實現公有企業產權的多元化改革。

這樣想著,張雲起說道:“楊市長,龍景園罐頭廠產權改制眼下雖然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大面積推廣這種企業改制模式,可能不太符合實情,不過一些有效的經驗和辦法還是可以總結的,我們這邊會盡快寫一份相關材料給政府報告。”

楊家榮聽出了張雲起話裡有話,只是礙於場合,不好明說。這個年輕人還是比較有想法的。他點頭認可,又講道:“聯盛能不能幫忙解決一部分市裡的下崗待業工人?這件事很重要,現在龍景園罐頭廠發展勢頭這麼好,也需要招人擴大生產規模。”

張雲起聽到這話,突然就明白了楊家榮是打著參觀考察的幌子,來給他製造問題的。

不論是70年代的知情,還是90到21世紀初的國企改革,在這兩個下崗高峰期裡,就業保民生永遠是地方政府最要緊的問題,但接收下崗職工的這個要求對企業來說又相當為難人,當然,說下崗待業工人普遍素質不高、好逸惡勞那是汙衊,相反大部分國企職工都是技術能手,業務紮實,只是普遍年齡偏大,培養再就業成本高,聯盛是運營公司,以營銷人員為主,不可能要流水線工人,那隻能往龍景園罐頭廠塞人,但龍景園罐頭廠一條破生產線24個小時滿負荷運轉已經塞了200多號職工,再招人,不太現實。不過他也能理解楊家榮目前面臨的艱難處境,現在市裡麵包袱一大堆,財政根本平不起來,不談擼起袖子加油幹,給幹部發工資都成問題,要不然楊家榮怎麼可能看到龍景園有了起色,立馬親自赤膊上陣為下崗職工找他談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