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丁 作品

第七章 蒂落

立秋已經過了,處暑近在眼前。

在雙搶即將結束,棗樹葉剛染黃時,云溪村的人已經為即將到來的村文化活動中心慶典準備起了豐盛的流水席,排演著花鼓舞。

云溪村的花鼓舞是全龍灣鎮最有名的。

在那個缺乏娛樂活動的舊時代,在這個花鼓舞傳統深厚的村莊裡,大人娃娃誰都能夠上場來幾下。往年,一進入冬天,這個村就為正月裡鬧花鼓而忙起來,所有的家戶都會費盡心思準備招待春節花鼓舞隊來為自家“轉院”時的吃食;每一家都要藉此機會來誇耀自己的“門戶”好。

今年卻是大不一樣了,時間才剛剛來到暑意正烈的8月,云溪村牛馬般勞動大半年的人民已經象著了魔似的,捲入到文化中心慶典的歡樂浪潮中去了。或許很多城市人不明白那時候的禮堂對於一個農村村集體的意義。它往往是一座村莊的地標建築。這裡不僅是村裡大小事務的表決地,更涉及到村民們的紅白喜事。也就是說,那個時代的人從出生到結婚到死亡的三樁大事,有兩件要在這裡完成。

現在,在張雲起等人大手筆的支持下,云溪村的禮堂建設的大氣敞亮,還升級成為了文化活動中心,慶典儀式就更加馬虎不得了。以張國瑞為首的幾個村委會幹部,老早就啟動了村文化中心慶典的總料理,安排流水席、各式各樣的娛樂節目,滿世界發請帖,佈置接待客人等具體事宜。

在村集體的大事上,最熱心的還是年輕人們,他們自發地承擔起了佈置禮堂,搬運貨物和裝扮彩門等重活粗活,一些外出務工的人也計算好時間趕了回來,他們拿不了大錢,便你五塊,我十塊籌措了一筆資金,購買了一拖拉機的鞭炮禮炮,慶典的當天,在文化活動中心正面搭建的彩門前燃放,鞭炮聲炸得人耳朵發麻。

張雲峰這次也來了村裡。這位曾經在云溪村操弄莊稼一等一的好手,已經是村裡後生們眼紅的市裡大老闆,但他待人處事還是和以前破落時一樣忠實。當然了,這次回來,他依然不可避免地被村裡人圍著堵著問“啥時候開分店呀?”、“你那魚粉店現在缺不缺人手啊?”、“對了,你和曉楠的婚事定了日子沒?”等等諸如之類叫人頭疼又害臊的話題。

活動慶典的那天,最受人矚目的還是貼在村文化活動中心門牆上的大紅榜,上面標註了建設活動中心的集資和捐款名單。等慶典活動結束之後,還要立碑紀念。在這裡面,名望極高的張國祥和紀重分別捐款5000元,高居榜首的是張六順張老漢,他集資10萬,捐款1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