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丁 作品

第五十八章 光明

一個人對於一件事物的認知,必定會侷限在自身的認知和閱歷之中。如果說,關於紅星電子廠破產重組案,普通老百姓的認知在第一層,柳東盛在第二層,楊家榮在第三層,那麼張雲起一定是在第四層。

這並非是講張雲起自身有多麼牛逼,他只是一個成年普通人,因緣際會把視野往前延伸了幾十年,導致在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多年恢宏進程中出現過的無數慘痛經驗教訓,能夠讓他看清這樁破產重組案的底層邏輯和無窮的危害性。

說白了點,紅星電子廠破產重組案就是通過聯合外資企業成立地產公司,手持著招商引資的大旗,從瀕危破產國企的重組環節中入手,以一定的出資補償,獲得低價受讓廠區地塊的“政策優惠”。

這樣的破產是事實,但重組只不過是一個幌子,根本目的不是產權改制和盤活國企,而是賣地!賣地也就算了,商品房時代遲早要來臨,儘管後患較大,但必須承認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大規模基礎建設與城鎮化。作用還是巨大的。

然而,紅星電子廠的破產重組案是繞開了土地招拍掛的,公平公正性受到重大挑戰,一旦運作成功,價值幾千萬的國有資產流失,貽害無窮!

設想一下,如果到了那時候,各大房地產商必定爭先模仿這類模式,利用土地極差賺的盆滿缽滿,市裡面呢,錢多得滿世界上馬大型工程項目,江川的中小國企卻要淪為砧板上的肉,緊接著便是工人下崗潮加劇,實體產業遭受打擊,城區土地賣完之後,第二輪會是收儲城郊的集體土地,農民全部“上樓”。

這時候,雖然暗雷密佈,但市裡的發展還是欣欣向榮的。一直要等到新世紀第二個十年後期,危害性才會逐步顯現,首先是城鎮化速度變緩,繳納“進城稅”的新時代農民工撂挑子躺平,市裡面揹負大量債務,許多大型項目開始爛尾,房價高企,實體產業空心化,“被上樓”的農民沒有土地耕種生計難以為續,“三道紅線”壓頂下,高槓杆停擺的房地產企業開始暴雷……

到了那時候,江川還談什麼未來呢?

然而除了他張雲起,在舊曆一九九四年的年關,又有誰能看清這些呢?

這便是他操盤紅星破產重組案阻擊高山的唯一原因!

其實柳東盛有一點看錯了,這個時候最志得意滿的不是他張雲起,而是高山。

高山覬覦紅星那133畝地皮足足兩年多時間,一直求而不得,現如今,市裡面出手解決了紅星冗員下崗安置問題,一舉掃除最大的障礙。

在張雲起的設想當中,高山一定會認為紅星133畝地皮已經是他的囊中之物。因為後續的操作看起來已經不存在任何阻力,只要按照當初凰城集團與森海集團簽訂的協議書,完成象山路24號的土地出讓手續,將工業用地變更為商業住宅用地,再過戶至凰城集團的名下,這133畝如金子般寶貴的土地就是高山的了。

柳東盛卻不這樣認為。

眼下這個地步,柳東盛覺得他張雲起這個幕後操盤手才會是最後通吃的大贏家。

他這個半路殺出來的程咬金,完全有資本實力和高山就紅星133畝地皮一爭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