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丁 作品

第六十四章 千歲寒

當然,春蘭除了這樁愁人事,她十六歲的花季生活還是絢麗多彩的,來江川讀書一年多了,不僅學習成績拔尖,也結交了很多要好的朋友,她已不再侷限於個人的小天地,而是讓自己融入更大更廣闊的環境裡。

其實在她二哥雲起的帶領下,在短短兩年多的時間裡,她們老張家從一個可憐的窮家轉變成眼下在江川排的上名號的有錢人家。很自然的,春蘭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身上的衣服裙子都是高檔名牌,學習用品全是最好的,大把零花,吃用不盡。除了這些物質層面的富足,在精神層面上,現在春蘭不僅活的更加有尊嚴,而且享受到了以前從沒有體驗過的富家子弟的優越生活。

然而,春蘭身上並沒有染上富家女孩的嬌氣,她打小就體會窮人家的生活,更懂得生活的不容易,尤其是對於班上那些從偏遠山村考進市一中的窮學生,她心裡有一種天然的好感,她覺得他們是同一類人,儘管這些同學在她面前敏感而羞澀,覺得她是高高在上的富家女孩,不僅生活條件優越,成績也一直是名列前茅,但是,春蘭願意在學習和生活上去幫助她們。而且,以前她從不愛玩,除了幹下田農活就是不要命地念書,現在,這個少女的獨立意識已然覺醒,開始學著她二哥雲起那樣跳出課本,積極地去接觸外面的世界。

在老張家五個子女裡面,其實春蘭和張雲起的年齡差最小,屬於同齡人,春蘭的各個方面都深深受到那個她二哥的影響。

春蘭還記得有一天深夜,她二哥雲起從外面忙完事回家,看到她還在書房裡看書,就走了進來對她說了一番話。

那番話她至今還能記起來:“其實人活著是沒有意義的,活著的意義來源於體驗,所以你應該要做一個實踐派,而不是死讀書,現在家裡有這個資本,你試錯的機會也很多,你可以用所學到的東西去對照這個社會上的種種現象,將自身的命運與理想和這個滾滾向前的大時代緊密聯繫在一起。”

春蘭覺得她二哥的見識遠勝同齡人。

元旦過後的一個雪天,春蘭跟朋友一起在一中看雪,發現她班上還有一些因為大雪封路回不了的學生,在宿舍裡挨凍受餓,過得實在煎熬。春蘭目睹了這個情況,想了想,跑回家跟她老媽說了這樁事,還建議應該要把魚粉店打開幫助這些窮學生。

張媽聽了春蘭這樣一說,覺得反正閒著也是閒著。操勞慣了的她熬不住清福,也不圖掙什麼錢,便重新打開市一中的魚粉店,燒起了幾個大煤爐子,給二十多個滯留學校的窮學生烤火學習,供應熱水,做飯燒菜。

沒想到,這些窮學生特別不好意思,而且十分感恩,主動幹活,燒水洗菜,吃飯他們也主動要按餐算錢,沒生活費的記了賬,過完年從家裡帶生活費再還。

其實她家並沒有付出什麼,卻收穫了精神上的富足。張媽的心情也很好。幾個月後,有個學生過完年返校,帶著一大袋子土花生和飯錢塞給張媽,扭頭就跑了,跑的時候還說:“阿姨謝謝你,以後我要天天在你家吃魚粉。”

很簡單的一句話,很簡單的一樁事,卻讓春蘭明白了人活著更高層次的意義,一些從課本上體驗不到的東西。

後邊張雲起也聽說了這事,也挺高興。他們老張家這一輩人是不愁吃穿了,價值觀的培養尤為重要。

最近張雲起挺忙的,因為紅星電子改制的一堆問題,家裡的情況很少關心,但是他一直惦記著李季林請他吃飯的事情。

過了春節,李雨菲就要轉學去師大附中讀書了,張雲起多多少少也能猜到原因,只是這段時間一直沒有碰見她,而且她爸爸李季林主動提及這件事情,並且請他去家裡吃飯,明顯就是在向他傳達一種信息。

在這樣的情形下,於情於理,張雲起都覺得他應該去看一下李雨菲,談談心裡面的想法,而不是逃避,當做什麼事都沒有發生。

到了小年那天,他驅車去了李家。

李雨菲看到張雲起的時候,神情有一點點訝異,她顯然不知道今天來她家做客的是張雲起,但很快反應過來:“你來啦。”

張雲起笑著點頭。

李雨菲的媽媽謝靜是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出身,很有氣質涵養,儘管她很早就知道了張雲起,不過今天是第一次見這個聲名在外的少年人,十分熱情,在客廳裡聊了幾句,就讓李雨菲陪張雲起聊天,她和丈夫李季林在廚房裡做菜,晚上七點不到,做了一桌子豐盛又精緻的飯菜。

幾個人上桌,開了紅酒,李季林和張雲起聊天,謝靜在旁邊觀察,她發現這個男生的言談舉止十分從容,身上沒有一點同齡男生的侷促和漂浮。謝靜也清楚張雲起的事業情況,問了一下張雲起的成績,在高三年級組裡名列前茅,她臉上的笑容就更濃了。

晚飯結束後,李雨菲說想出去散散步,還叫了張雲起。李季林和妻子謝靜簡單交流一下眼神,就笑著答應了,只是告訴李雨菲早點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