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丁 作品

第二十七章 滿園春色(求訂閱月票)

早在1993年的8月份,張雲起親自跑到香山市,砸下巨資,找到當時還是一個電器修理工的他,一起在一家出租房裡啟動vCd項目,到現在的1995年3月,已經過去了整整一年半有餘的時間。

最初的樣機,胡志標和前世愛多研發vCd的關鍵人物劉強、楊建新三人花了半年時間就研發出來了,採用飛利浦機芯、伺服板以及相應的伺服系統控制軟件與CCube的解碼芯片,自行開發解碼板系統控制軟件。但張雲起的想法似乎一直在變,到了94年開春的時候,又提出自行開發所有的系統軟件控制軟件,又花費了半年多時間,至於何時開廠上生產線推出第一批樣品,張雲起定在了今年中旬。

這件事張雲起也有一些自己的考量。

因為他發現,第一個吃vCd行業的螃蟹的沒啥好下場。

原因很簡單,前兩年vCd的市場極度不成熟,全都是燒錢賠本賺吆喝。

要知道,萬燕公司在93年就成立了,去年4月份,萬燕公司研發出來的世界上第一臺vCd商品機就走下了生產線,當時的家電巨頭飛利浦、索尼、松下、jvC以及他都託人跑到首都買走了萬燕的vCd和當時僅出的8種盤。

張雲起看了相關報道,最先聞風而動的jvC購買萬燕vCd的時候,跟記者說:“我們知道中國人在做vCd,但是沒想到已經做出來了。我們很慚愧!”

這幫子老外慚不慚愧張雲起不知道,他只知道萬燕作為這個行業的開山老祖,反倒是步入了一段悲慘的歧途,萬燕所有的研發和鉅額廣告費,全都免費為後來者的成功鋪就了一條光明大道。

1994年,根據市場調查公司為萬燕測定的vCd市場可接受價位,是3995元,光盤為60元。但是萬燕上市的世界上首款vCd商用機定價為4995元,最貴的燕莎賣到了5300元。

賣的這麼貴,原因很簡單,成本太高。

作為vCd的首創者,萬燕砸下巨資做研發,第一代vCd投資300萬美元,每臺僅物料成本便達到了2780元。另外,早在1993年底,萬燕的vCd商用機還沒有上線,就開始整版整版在《人民日報》、《青年報》上轟轟烈烈地大做廣告,在央視上大談什麼是vCd影碟機,一天8次廣而告之。

當時萬燕宣傳vCd所投的廣告費高達2000萬元!然而,在那個時候的人們的記憶裡,只有小關凌的一句:“萬燕進我家,我更愛我家。”

廣告打的震天響,市場反應冷淡。

1994年底,根據權威的調查,知道vCd的人不足01!全國僅有50種vCd卡拉ok盤,尚無一套故事片碟。vCd全年銷量不到2萬臺。其中,國外品牌市場佔有率達到了996,國內呢,僅有萬燕一家廠商,市場前景可謂是一片渺茫。

市場這麼悽慘,這裡面最核心的,不僅僅是vCd研製和高昂的價格問題,還有配套的影碟盤,94年的光盤實在貴的雞兒離譜,當時vCd光盤成本價15元張,廣州賣到90元對,首都則是高達160180元。頂上了普通人一個月的工資。

張雲起正是出於這方面的考量,放慢了這個項目的節奏。做生意嘛,順勢而為是很重要的。豬要飛起來,也得是站在風口上。在市場完全沒起勢頭的時候,他不太想如萬燕那樣自己當排頭炮灰,斥巨資給後來者打免費的廣告。要知道在前一世,胡志標的愛多還要到95年7月底才成立開始做vCd。

現在張雲起了解的消息和以前的一些記憶,在95年初,由於萬燕的廣告攻勢,製造壓膜(stAmper)設備的廠家在國內已經開始大面積的出現,因為vCd節目的製作工藝與CddA盤完全相同,許多音像出版單位也開始大範圍推出vCd節目的出版,估計從今年5月開始,在廣東、首都將會出現大量vCd軟件,有卡拉ok、電影娛樂節目等。特別是1995年的9月,vCd軟件發展更加迅速,到10月份,全國至少有400個軟件在市場上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