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丁 作品

第四十六章 對弈

張雲起進去後,微微躬身問好。

這個老人用手裡的香菸指了指正對面的沙發,等張雲起坐下後,他那雙銳利的眼睛打量了張雲起好一會兒,才講道:“這次我去了一趟云溪村,感觸頗深,小夥子,你為那邊的老百姓做了很多。”

張雲起禮貌回應道:“不能說多,因為農民在外界眼裡一向是弱勢群體,稍微照顧他們一下,宣傳效應會成百倍的放大,我也是一樣的,事實遠沒有外界傳揚的那麼誇張。某種意義上講,我投資在他們身上的東西,遠遠比他們回饋我的要少的多。”

張雲起說的是心裡話,他沒興趣謙虛,但也沒必要圖這些名利:“在云溪村,我只幹了兩件事,成立云溪股份合作社和打造農業產業園區,幹這兩件事情我都是有核心利益訴求的,那就是掌控住聯盛集團的供應鏈體系,這樣做的好處有二,提升市場競爭力、管控產品品質,不過這個體系只要能夠長久的運轉下去,也確實可以給那裡的老百姓帶來源源不斷的好處。”

胡憲峋看了張雲起一眼,雖然是第一次謀面,但這個滿身傳言的年輕人,已經給他留下來一種務實主義的印象。

他起身端著茶缸子喝了一口濃茶“你寫的那篇關於國營企業改制和農村土地改革的文章,我看過了,看了好幾遍,也親自去的國有平臺企業、投融資機制,農村集體土地‘三權分置’理念,耕地、宅基地和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三塊地改革,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平臺,城鄉要素流動平臺,高標準農田,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村辦企業等等,這些在江川地區行之有效的國企改革和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你創造的‘江川模式’和‘云溪經驗’,你認為,能夠在湘南大範圍推行嗎?”

張雲起已經清楚他能夠來到這個地方,被這個封疆老人接見,就是因為這一個問題,但既然對方要問,那他也不會客氣,毫不遲疑地回答道:“有些能,有些不能。”

“哪些是能的,哪些是不能的?”

“首先說不能的,三塊地改革,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平臺、高標農田、村辦企業等等,這些都需要因地制宜去探索著做。至於原因,很簡單,其他地區沒有聯盛集團。”

“我也有思考這一點,云溪村能夠取得如此耀眼的成就,是因為背靠聯盛,但湘南廣大的農村地區,又有幾個聯盛可以依靠呢?本身小規模的農業生產者就不具有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冒失推行村辦企業和設立股份制合作社,風險極大呀。”胡憲峋吸了一口濃煙,望著張雲起講道“在這方面,你有什麼應對的辦法?”

“大力扶持農業龍頭企業是應有之舉,我認為另外一方面,我們湘南地區和經濟發達的廣東接壤,尤其是江川,與深圳、東莞等地的大型農產品採購企業對接是一條好路,核心優勢自然是相較其他省份的交通優勢。但是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們這邊的農產品標品率低,經營主體也弱,農業生產基地規模小,所以自身的品質也要提升起來,大力培育經營主體,在政策層面上,要傾斜基礎設施、農田水利資金;標準化養殖資金;農業產業資金;集體經濟發展資金等政策扶持資金,也要政府帶頭建設兩地之間的產銷信息對接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