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丁 作品

第八十八章 鷹擊長空(求訂閱月票)

穿過魏巍衡山的時候,幾個女孩困了,車裡也就安靜了下來。

張雲起開著車,一個人琢磨起了昨天下午給胡憲峋的那份材料,《關於湘南地區未來二十年在改革開放政策驅動下的新型工業化與政府聯動發展的幾點構想》。

胡憲峋重視三農問題。

他的邏輯就是從三農問題引申出工業問題,解決了工業問題,地方才能有足夠的資金資源調轉槍頭解決三農問題。

未來二十年,農民工進城潮是不可能避免的。

流水線苦,但沒有那個年輕人願意面朝黃土背朝天。

既然避免不了,與其讓本省農民去外省務工,不如留在本省為湘南的經濟做出貢獻,而想要留住本省的農民工,那麼湘南地區必須要有足夠多、足夠強的新型工業產業。所以,他在那份材料裡給胡憲峋分析了當前湘南地區的工業發展情況和所面臨的問題,以及應對策略。

以湘南省城裡津為例,裡津一直是以工程機械產業為主,其他產業在國內沒有什麼特殊地位,一直處於中低端水平,以至於後世裡津市演變成了一個文旅火爆的網紅城市,但這種文旅產業熱鬧是熱鬧,對增進裡津的經濟硬實力和大規模吸納就業並沒有太大作用,說句不好聽的,裡津就算沒有這個產業,經濟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而想要培育新型工業產業,就必須跳出目前全國上下非常流行的出政策、給土地、免稅收這種招商引資的舊思維,它太簡單了,承接不住新型現代工業產業。

現代工業產業的規模經濟效應很強,一個產業往往可以拉動一個普通地級市的經濟迅猛發展,但是也要知道,生產線的投資動輒上億,幾億,甚至是幾十億,到了後世,在貨幣貶值下,上百億、幾百億也不足為奇。

在這種情形下,手中掌握了大量對新型產業發展至關重要的資源的地方政府,必然需要以各種方式深度參與到工業化的進程中。尤其是在90年代中期至21世紀初期,基礎設施不完善,資本市場和社會信用機制不健全,因此極度需要以信用級別高的的地方政府和國有平臺公司為主體,以土地為槓桿,撬動大量資源,加速投資進程,快速推動城市化和工業化。

站在這一基礎上,張雲起向胡憲峋推薦了在湘南地區培育新型現代產業的全新模式,其核心是產業發展所需的巨量資金如何解決。

張雲起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地方平臺公司投融資產業引導基金銀團貸款。

這是一種招商引資的新方式和新的產業政策工具,也是一種以市場化方式使用財政資金的全新探索,還是他張雲起寫這份材料的核心需求和目的。

他現在跑到胡憲峋和陸豐那裡打這個前哨站,就是希望能夠採用“通過擴充資本金銀團貸款”的融資模式,推動愛華電子的大型生產基地和生產線快速擴張。

打個比方,他想在江川打造月產十萬臺的大型生產基地,但資金層面不夠充裕,那麼愛華電子可以在江川成立一家獨立法人實體,擁有自己的名稱、章程和組織結構,獨立承擔法律責任和義務的子公司。

這個子公司將由愛華電子和湘南省國有資產投資經營總公司與江川市國投三方合資設立,並且獨立運作愛華電子在江川地區的大型生產基地和生產線。愛華電子至少要佔子公司51以上的控股權,派駐核心管理層,最基本的,他要能並表。

這種模式可以根據市場規模和生產線迭代情況,在湘南很多地區如法炮製,合資方均為愛華電子總公司湘南省國有資產投資經營總公司(省平臺)xxx地市平臺。如果張雲起要在省城裡津市落地新一代大型生產線,那麼子公司的設立方就可以是愛華電子湘南省國投裡津市國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