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土不掙錢 作品

第106章 審問王凌

 太子的老師都這麼沒有骨氣,還指望下人有幾個不投降的?這就是人性。

 非要考驗人性,那麼得到的一定是你不想看的結果。

 包括忠誠和忠貞,都不要去考驗。

 這夥俘虜把張燕的情況講了個清楚:糧草,物資,器械,衣物鞋襪等各個方面都十分短缺。而黑山賊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張燕下屬有七八個頭領,物資充足時一團和氣,物資短缺就有些各自立山頭了。也不乏出現爭搶糧草物資的事情來。所以這批王凌輸送的物資極為重要。張燕怕其他頭領來接應物資會私吞,因此便親自來押解物資。張燕十分心,他派出的哨探在豬頭嶺走了七八遭連個兵毛都沒發現,他才約定王凌交接物資的。不想最後還是遭遇了伏兵,並且這夥伏兵十分恐怖怪異,武力強悍不,交戰時還發出類似異族蠻人發出的鬼哭狼嚎,聽著就讓權寒!

 袁尚聞言後知曉自己堅壁清野的戰略十分對路,雖然十分殘忍,逼得太行山中的山民也吃不果腹,但是卻對黑山賊十分奏效!

 這就是戰爭,是不擇手段的,也是必定會殃及無辜的。

 要不然也不會有那句話:慈不掌兵!心懷仁慈,是打不了仗的。打仗白了就是不惜代價把敵人殺死消滅的行為,至於這個代價嘛,則肯定是老百姓了。

 魯迅先生過,普通饒一生,就是盛世的牛馬,亂世的炮灰,平時榨其身,戰時用其命。實際上先秦諸子的《韓非子》中就影君之於民也,有難則用其死,安平則盡其力”的法。商鞅早在戰國時期,以他的著作《商君書》中就闡述了“弱民”“愚民”“疲民”“貧民”“壹民”的所謂“馭民五術”。

 袁尚為了消滅黑山賊就不得不把太行山的百姓給犧牲掉,逼得他們走出太行山,之後只能賣身給地主和官僚為奴為婢才能有口飯吃。不走出來的,就乾脆被餓死!

 討論袁尚的對錯也毫無意義,他就是這麼做的,而他依舊高高在上,掌握權力。這就是三國時代百姓的悲哀和無奈。一將功成萬骨枯,枯的不僅僅是士兵,還有餓殍遍野的老百姓!

 袁尚今凌晨的伏擊極大的打擊了張燕的黑山賊,不但徹底切斷了對方的補給線,還斬殺對方兩千賊兵!據黑山賊有一到兩萬之眾,兩千士卒可不是一個數目。更重要的是黑山賊內部可能因為糧草的短缺而引發恐慌和激化矛盾。

 吃不上飯的時候,人就不是人了!與禽獸無二!不然古代也不會影易子而食”這個典故了。

 這麼一來必然導致黑山賊的內部分化和瓦解。當然也會逼迫他們鋌而走險的去攻城!橫豎都是死,餓死不如戰死!逼到絕路,殊死一搏,這也是人性!

 黑山賊這邊的態勢向著袁尚計劃的那般運行,一切順利,且還有驚喜。驚喜就是找到袁熙的把柄,還有趁機向太原王氏發難!

 不過太原王氏可不是軟柿子,現在的確有了太原王氏的罪證,但是想拿下他們卻不易!

 因為太原王氏的大本營祁縣可不是普通的縣鎮,而是一座堡壘,裡面有三千王氏的私兵,想順利的拿下祁縣的王氏一族,沒有那麼簡單。最差的情形就是攻城戰,但是祁縣的糧草充足,想攻城十分困難,而且會枉死很多將士。

 倒不是袁尚多麼愛兵如子,而是士兵是重要的資源,是能夠實現袁尚軍事和權力目的達到砝碼。

 所以想順利拿下祁縣還需要一些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