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三道論

 魏武聽聞後敬佩不已,卻有些無奈地說道:“閻司馬可謂忍辱負重。但以現在的局勢,恐怕我很難為你報仇啊。”

 閻柔行禮道:“府君,在下並非是為了報私仇,而是為了大漢!烏桓單于蹋頓向來胸懷大志,這袁熙將大漢的草場賞賜給了烏桓,現在蹋頓單于已然有南望之勢!

 雖這幾年無憂,但日後定有一場血戰!烏桓人畏懼將軍勇武,日後能破烏桓者必將軍也!在下想獻上此圖,願此圖日後能助將軍,以安邊疆萬民!不會再現家破人亡之悲劇!”說到此處閻柔隨即叩頭跪拜。

 魏武聽聞心中感動不已,他快步上前將其扶起,鞠躬作揖道:“閣下真乃大義也!請受魏某一拜!”齊周、趙該、鮮于銀和尾敦也看向閻柔齊齊行禮道:“將軍大義!”閻柔此時感激涕零再次行禮道:“飛將軍仁德!”

 魏武將其扶起後,閻柔接著說道:“啟稟府君,在下還有一件事要稟告。”

 “請講。”

 於是閻柔便將昨日各個部落首領講的內容統統告訴給了魏武。

 眾人聽聞大驚不已,魏武見狀不由哈哈大笑,趙該行禮道:“敢問府君為何大笑?”魏武目光如炬看向眾人:“這大尾巴終於拿掉了!之前我一直擔憂這烏桓會借我攻打公孫瓚之際藉機壯大!現在我終於可以放開手腳了!這個大麻煩定會被袁紹拿去!我豈不開心!”

 尾敦疑惑道:“但……我軍兵力只有兩萬五千餘人,公孫瓚麾下有十三萬大軍!我軍人數太少了。”魏武聽聞義正言辭道:“兵不在多而在精,將不在勇而在謀。公孫瓚已失三道,何懼之有!”

 趙該聽聞行禮道:“敢問府君,公孫瓚失了哪三道!”

 隨即魏武目光堅定地看向眾人道:“第一!乃是天道。公孫瓚以下弒上,背叛朝廷,此乃逆天之舉,天道不容!

 第二!乃是地道!公孫瓚對百姓橫徵暴斂,致使民生凋敝,土地荒蕪。地道已失,人心盡失。

 第三!乃是人道!公孫瓚為人心胸狹窄,容不得他人之才。他的部下雖多,但多為庸碌之輩!

 此天地人三道盡失之人,又怎能與我軍抗衡!”

 眾人聽聞倍感鼓舞紛紛拍手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