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寨散人 作品

第章 主動改制

 還準備就一些細節展開討論,這時來了位不速之客,同樣也愁眉苦臉、心事重重,一進門就衝上前緊握藍京的手道:

 “總算找到藍區長了!藍區長快幫幫我,再不幫區五建真得萬劫不復,萬劫不復!”

 原來是衡芳區第五建築公司老總向德勤。之前車端平主持區正府黨組會議部署落實啟動舊城改造第二階段工作時,萬啟閣為首的本土系就旗幟鮮明提出工程項目向區五建傾斜,以保住嚴重資不抵債的區國企。名義上的理由是肥水不流倉人田,工程誰做都是做,為什麼不扶持本土企業呢?

 但實際上打的小九九都有數。總編制38人的區五建,總經理向德勤以下有6個副總經理,對應6個科室正副科長12個,還有享受待遇的老幹部9個,也就是28個幹部管理10個辦事員,那麼辦事員真的辦事嗎?半數以上都是關係戶,年輕不大來頭都不小,很多活兒到頭來向德勤親自跑腿。幹好幹壞一個樣,哪怕從年頭到年尾沒一樁業務,總能設法要麼區財正“借款”,要麼銀行追加貸款,反正確保38位幹部員工工資分文不少。

 再說這位總經理,也真是苦命的娃兒,本身有抱負有能力也有手段,就是掌握不好度的問題。國企不便言說的潛規則是,如果經營的太好就會有人覬覦老總位子,換自家人來鍍金或撈金。因此合理的度就是,千萬別把國企搞得太紅火,要一直溫吞水似的保持微虧水平,起色不大又不至於破產,這樣方能確保自己的位子,撈幾年後順利升遷。

 向德勤成名很早,三十歲出頭就以擅長企業經營、思路開闊點子活絡著稱,先後成功地使得三家區屬國企扭虧為盈,很奇怪,每當企業賬面盈利後還沒過上好日子就被調離,起初向德勤還沒悟出名堂,總想著以更加出色的業績證明自己,然而現實卻是企業搞得越好,自己下一站面臨的處境越差。

 輾轉到區五建後,向德勤精氣神全沒了,也自感無力迴天,勉強被動應付完成份內工作,至於賬上沒錢不要緊,公司那麼多關係戶打幾個電話就來錢了,大家一起混日子唄。

 舊城改造二期工程啟動前,隨著一個私企老闆的到訪,重新激發起向德勤的活力:

 尤效飛。

 尤效飛打的牌一目瞭然,入股區五建,效仿東閣改制模式進行結構化管理,即區五建負債和劣資產打包封閉到旁邊,那是國企包袱與投資者無關,然後拿出優質資產包與飛翔建築聯營,共同做的項目對半分,誰主導拿來的項目誰得大頭。

 尤效飛衝著區五建完備的資質,區五建則依賴飛翔建築的資金和拿項目能力。雖然尤效飛半字沒提藍京,向德勤成天跑區委區正府施苦肉計也有一定作用,但兩人都心知肚明肯定有一股微妙的力量在推動,區五建才能一口氣拿下11箇中小工程標段。

 浩浩蕩蕩的工人以及工程車、機械設備等轟隆隆進場,區五建賬面流水回到昔日繁華似錦好時光,向德勤內心深處不服輸和想大幹大事的勁頭又蠢蠢欲動,這時尤效飛的叔叔、市衛生局辦公室尤主任借某次酒局指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