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寨散人 作品

第章 信任

 確定投票決定去留才是第一步,接下來區委常委會進入更為漫長的拉鋸戰:討論具體實施方案。

 事實上怎麼實施更為關鍵,因為它直接決定了投票結果。舉例說,如果由常委們投票不消說就是剛才的結果,藍京將被直接pAss掉。

 車端平、伊宮瑜強烈要求區直部門一把手全部參與“普投”,那些領導們都具體負責某個領域事務,領略過藍京的魄力和能力,當然也會有相當數量受本地系影響,起碼投票結果不可控,畢竟這相當於選“最差副區長”,每個區直部門一把手心裡都有桿秤。

 張建和最不想看到的就是不可控,但他的反應也真不是蓋的,反對理由是:工業、農業兩大塊涉及區直部門最多,如果全部參與投票明擺著對分管部門最少的徐化忱不利。

 聽起來很有道理。

 問題在於這種投票性質本身就決定不可能完全公平,不管哪種方案都難免帶有傾向性。

 張建和及本土系考慮投票人數越少越容易掌控,車端平和伊宮瑜則儘可能擴大投票範圍,雙方分歧嚴重,互不相讓,辯到激烈處時伊宮瑜甚至以拒絕在會議記錄上簽字相威脅。

 因為第一輪已經輸了,第二輪不能再輸否則全軍覆沒。

 經過長達五個小時冗長的討論(爭吵),常委們個個精疲力竭,也餓得前心貼後背,本著趕緊妥協散會吃飯睡覺的原則勉強達成兩個備選方案:

 方案一:區委、區正府兩辦不參與投票;紀委、宣傳部、組織部、統戰部、人大、正協等區府大院14個直屬部門領導,此外按五位副區長(區長助理)分管條線各隨機抽取2個區直單位一把手,共24人對正府非常委班子成員進行無記名投票。

 方案二:打破區府大院內外界限,在所有區直部門當中隨機抽取24個一把手領導無記名投票,但計票時要按是否分管區分不同權重以示公平,如紀委、宣傳部、組織部、統戰部、人大、正協等與分管無關的算一票,分管領域內的算0.8票,獲得其他副區長(區長助理)分管領域的算1.2票,以此類推。

 對於最終形成的兩個方案,張建和以及張洪躍為首的本土系還算滿意,一方面限制了藍京工業條線涉及範圍廣的優勢;另一方面把投票人數死死摁在24人,雖然有隨機因素但總體來說不會失控。

 就在眾常委如釋重負紛紛起身離座準備“各自覓食去也”,車端平猝不及防道:

 “那個……亞偉同志晚上辛苦一下把兩套方案完善好,明天上報給市主要領導,怎麼說也算得上區委、區委組織部的創新吧?”

 張建和一愣,龍亞偉不愧組織部門沙場老將,眼皮一翻便反應過來,連連點頭道:

 “是啊是啊,市委主要領導都要送的,必要的話還可以邀請領導過來觀摩,壯大聲勢!”

 兩人這麼一問一答,在場特別本土系常委們臉都垮下來了,實在想不到車端平憋到最後居然想出如此刁鑽的點子。

 這一來五個多小時等於白吵,徹底翻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