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寨散人 作品

第章 懸而未決

 藍京看得實在不象話,手一揮道:“就近處理,到小樓會議室問問清楚。”

 聞訊出來的正府辦副主任兼信訪辦主任鬱樹耕也情知今天臉面栽大了,有可能繼昨晚掃黃被抓的蔣更豪成為第二個被踢出正府辦的副主任,因為很明顯,信訪中心明晃晃在這兒卻沒做好接訪、截訪工作,偏偏在新任縣長面前出洋相,守土有責的責哪去了?

 信訪中心會議室不大,二十多個上訪者已佔了大半,大部分陪同人員只得站在外面走廊間忐忑不安地觀望,只有孟雲峰等幾位陪坐在藍京兩側,會議室裡各種奇怪的體味充斥其間,姬小花幾次拿手帕掩住鼻子。

 按藍京要求,上訪者推舉一位陳姓老者陳述冤情,然後由鬱樹耕進行必要補充,很快便弄清事情來龍去脈:

 這些人原是佑寧縣城即佑寧鎮的無業遊民,居無定所、缺衣少食主要以打短工甚至乞討為生。1954年佑寧海邊遭受特大海嘯災害,縣人委(即縣正府)遂組織他們前去參與災後重建,主要是開挖溝渠、疏通河道等體力活;到了1956年附近有個勞教農場撤銷,正府決定把騰空的房屋和耕地資源利用起來,便讓這批人定居於此從事農業生產,同時將戶口也遷移過去;再後來合作化、公社化,那塊區域成為新東鎮轄內的新鄉大隊第七生產隊,大包乾後又轉為同裡村新鄉七組,共43戶人家。

 長期以來,新鄉七組43戶一直為恢復城鎮戶口和返回縣城不斷上訪,爭取屬於自己的合法權利。跟六十年代初精減下放的城鎮職工與居民分散安置插隊落戶幫扶不同,多年以來這批人及其子女始終認為被正府欺騙到海邊幹農活的,從來沒有融入過當地農村,也不肯安心種地,過去沒正策的時候他們上訪不斷主要是要救濟、要肥料、要農藥,縣鎮兩級領導均在一定程度給予滿足;新鄉七組也成為新東鎮“特區”,不執行計劃生育,不交“兩上繳”,在鎮村的借款也不肯歸還,各級正府都拿這批人無可奈何。

 從八十年代初開始,他們就組織起來多次集體上訪要求返城,但因無政策依據未能達到目的;1987年七澤對六十年代初精減下放的城鎮老居民搞戶糧就地“農轉非”,這批人又要求“帶鍋”,然而“農轉非”有條硬槓子,即必須是1957年底前在冊城鎮戶口,而在公安部門戶口底冊中,這批人1956年已成為農業人口,省市兩級戶糧辦公室均不同意增開口子,故而久懸未決成為歷史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