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欣寶 作品

第六十六章 仲父

【血緣】歷代國君(入了宗廟的才算,篡位沒能入宗廟的不算)的所有子嗣都算宗室。

比如武公的嫡子洺和庶子熒,都算宗室。

繼承了國君位置的嫡子洺,他的後裔也都算宗室。

而沒有繼承國君位置的庶子熒,只有他本人算是宗室。

【封地】又因為公子熒是有封地的宗室,所以當他的繼承人繼承封地後,他的繼承者也算宗室身份。

也就是,一,正統國君的子嗣後裔都算宗室,無論男女;二,有封地的宗室,他的繼承者在繼承他的封地後,也算宗室。

一個國君的兒子,他本人肯定算宗室,但如果他沒有成為國君,也沒有自己的封地,那麼他的子嗣後代就全部不算宗室,如果他有封地,那麼只有他的繼承者在繼承他封地後才算宗室。

在這樣的制度下,宗室子弟的數量幾乎是跟封地城池數量掛鉤的,欣國的城池越多,宗室子弟就越多,欣國的城池越少,宗室子弟就越少。

有多少地盤,就養多少宗室子弟,不會出現明朝那種宗室數量膨脹,以至於養不起的情況。

國君比宗室貴族多擁有幾個宗室名額,這才是宸和羿想要奪取君位的重要原因,她們都想為自己的子孫後代謀取宗室身份。

宗室身份的獲得,是看血緣和封地,而宗室身份的失去,則是由全體宗室投票裁決。

國君只是所有宗室子弟裡,最大的一個宗室子弟,並不能一言九鼎。

還有一種特殊的宗室身份獲得,那就是追宗認祖。

比如坤,他雖然是宗室旁支出身,也是聖祖的後裔,但是他一開始沒有封地,他的父親也不是國君,所以他雖然有聖祖的血脈,卻並不算真正的宗室子弟,沒有獲得宗室身份,只能算一個國人。

直到他獲得封地後,欣子木才召開全體宗室會議,為坤追認其為聖祖後裔,授予其宗室身份。

也就是說,除了國君的子嗣,對於其他人,只有血緣沒有封地,不算宗室,即便有封地,也要經過全體宗室認可你有聖祖血緣以後,才能獲得宗室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