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惡果顯現

 “興王,你覺得當年我朝聯合金國究竟是對是錯。”趙昺吃了一塊兔肉,問道。 

 “回官家,這……應該,是錯了吧。”趙與珞看了一眼小皇帝,輕聲細語道。 

 “朕覺得宋遼兩國百餘年和平,講的可不是什麼兄弟情誼。歸根到底誰也滅不了誰,雙方實力達到了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趙昺道。 

 “官家所言甚是,兩國之間哪有什麼情分。” 

 “不錯,興王說的對。” 

 趙昺望著北方,目光彷彿穿越時空…… 

 在北宋作出“聯金滅遼”的策略之後,北宋內部也出現了一片反對之聲。 

 御史宋昭就曾上書指出:“夫滅一弱虜,而與強虜為鄰,恐非中國(宋朝)之福,徒為女直之利。” 

 意思是說滅掉虛弱的遼國,與強悍的金國做鄰居,不利於宋朝的利益。 

 (書友們可以參考天朝對待毛子的態度。) 

 作為第三方的高麗和西夏也曾有過類似的說法。 

 勸說宋朝不要和金國結盟。 

 高麗和金國太近,又被金國多次掠奪,自然而然不希望金國壯大。 

 而西夏和遼國是親戚,西夏勸說遼國是不願意讓北宋壯大。 

 這些周邊國家,其實都是各懷鬼胎,都是從自身利益來謀劃這件事情。 

 最終的平衡還是被打破了,曾經強悍的契丹和繁華無限的大宋雙雙滅亡。 

 西夏和高麗只能拜個新大哥。 

 聯金滅遼的過程中,宋朝的作用微乎其微,甚至是忽略不計的。 

 有沒有宋朝的幫助,遼國的滅亡也是註定的,聯合遼國甚至把自己搭進去。 

 原因很簡單,即便是宋朝和遼國聯手,那也不是金國的對手。 

 “聯遼抗金”肯定是行不通的,這是死路一條。 

 那麼還有一條路可以走,“保持中立”。 

 宋朝啥也不幹,躺平發育,坐視遼國滅亡。 

 反正已經擺爛了,破罐子破摔。 

 “保持中立”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幽雲十四州從相對友好的遼國手裡轉移到如豺狼一般兇殘的金國手裡。 

 (十六州屬於習慣用語,周世宗柴榮已經收復了其中的兩個州,故而此處稱為十四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