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科技的力量

 米尼彈的發明,可以說是劃時代的重大發明。 

 膛線配合錐形並且略小於槍筒的彈頭,極大地提高了火槍的射擊速度和精準度。 

 這種新式刻有膛線的燧發槍是火帽發明之前步槍的巔峰之作。 

 “米涅步槍”又稱為“米尼步槍”,旋轉出膛的彈頭穩定性極強,讓士兵們在數百米之外精準射中目標不再是一種奢望。 

 英國佬1851式米涅步槍,有效射程能達到500米。 

 而沒有膛線的燧發槍,在一百米的距離上擊中人形靶子幾率僅僅五成左右,300米的距離擊中靶子僅僅兩成左右。 

 滑膛槍射擊精度不高,兩軍作戰時就要看誰對自己更狠一些。 

 排隊槍斃的年代,只能靠硬扛,一直硬扛,誰先開火誰就輸了。 

 拿破崙打英軍的時候,就是硬扛英軍第一輪射擊。等到英軍開火之後重新裝彈之時再開火。 

 這個時候距離英軍已經越來越近了,從而打垮英軍戰鬥意志。 

 沒有士氣的軍隊就是一場屠殺。 

 (拿破崙軍隊晚開槍,就比英軍“多”出了一排。) 

 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說火槍的射程只有三四十米。 

 俄國軍事文獻,1807年的《戰術通論》明確寫道:1.83米的人形靶子,包括頭部,頸部,上身,雙腿,雙臂。 

 在距離標靶150步(75米)的距離士兵想要命中上部,就得瞄準中部,如果要想命中中部,就得瞄準下部。 

 (開槍的瞬間由於後座力,槍管會上揚。) 

 當距離目標300步(150米)的時候,想命中上部,就要瞄準敵人的褲襠位置了。 

 超過300步想要命中上部,就要瞄準頭部了。 

 彈頭飛行一段時間會產生下墜。 

 (查資料不容易,頗費時間。以上援引十九世紀毛子步兵訓練大綱的內容。中文版的,在下文盲一枚,可不懂毛子文。) 

 此處的“步”和宋朝的“步”並不一樣。俄國文獻中的“步”,明確解釋“一步”為0.5米。 

 而宋朝一“步”實則是後世的左右腳各邁出一次為“一步”,即1.5米。 

 而且這部書裡還特別提到火繩槍在150米的距離內,其威力最佳。超過220米,則純粹浪費彈藥了,鬼知道彈丸射到哪裡了。 

 (這是滑膛槍的訓練手冊。不是線膛槍的手冊。) 

 類似的“說明書”很多,大部分都是異曲同工的。 

 一般都是強調距敵100—150步時瞄準腰部射擊,距敵150—200步時瞄準胸部,距敵400步時瞄準頭部上方。 

 (上面這一段的“一步”也是0.5米。“書”可以寫的不好看,但絕不能夏季兒寫。) 

 火繩槍初速度約300米每秒,加上彈頭的重量,計算出來動能至少在1500焦耳左右。 

 如此大的動能怎麼可能只有三五十米的射程。 

 (燧發槍口徑為17-20毫米左右。) 

 由此可見,即便是沒有什麼準頭的滑膛槍,其射程也絕不是什麼三五十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