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靶場比武

 “諸位的好意,朕已知。但我等的形勢依然嚴峻,卿家要把心思放在正地方。” 

 “臣等謹記官家教誨。” 

 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開口不罵送禮人。 

 趙昺點點頭,也不能說的太過了,畢竟人家都是好意。 

 短手銃測試完畢,性能和威力都還可以,這玩意兒十步之內,絕對是洞穿鐵甲的存在。 

 在後世鉛彈是被禁止的,但在這個時代,可沒有什麼這“公約”那“法庭”的。 

 射程之內,皆是真理! 

 不服氣?一槍幹趴下。 

 十米之外,槍快;十米之內槍是又快又準!誰的拳頭大,誰的拳頭硬,誰牛逼,誰說的算。 

 後世之所以禁用鉛彈,是因為鉛彈比較軟,彈頭會發生嚴重形變甚至破裂,在目標內部形成喇叭狀空腔,傷口巨大。 

 另一個原因是“鉛”有毒。 

 在這個時代,醫療條件有限,一旦受傷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基本上沒救了。 

 100米的距離,命中頭部死亡率九成,左胸(心臟附近)十成,右胸七成,腹部七成。 

 四肢兩成,除了截肢,其他基本都是等死了。 

 臭名昭著的“達姆彈”就是英國佬搞出來的東西。 

 剩下的就是步兵用的十支長筒燧發槍的測試了。 

 張有德一揮手,十名測試員從不遠處邁著整齊的步伐跑步而來。 

 為了保證製造局的安全,這些匠人和他們的家屬,都是要進行簡單的軍事訓練的。 

 而且這些人大部分都是一路跟隨陳大舉南下的。 

 從福建東南沿海開始反抗蒙元朝廷,絕大部分人大小戰事也是經歷過一些的。 

 十名匠人,一字排開,每人分得數枚槍彈。 

 自己做出來的東西,自己熟悉得很。轉眼間,試射前的準備工作已經完成。 

 匠人們槍托抵肩,略微歪著頭部,平舉燧發槍,目視前方一百步的人形木靶。 

 一動不動,穩若泰山。 

 只等著趙昺的一聲令下。 

 “官家,火槍測試準備完畢,請官家下令。”李恩看了看準備停當的測試人員,轉過身對著趙昺說道。 

 一百步,150米的距離,錐形旋轉彈頭能否射中人形靶子的“要害”部位,就看這一把了。 

 火繩槍沒有膛線,製作起來相對簡單很多。燧發槍的膛線還是很很難搞的,都是一絲一毫地鉤刻出來,難度相當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