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再過零丁洋

 “臣明白,這零丁洋直通翔龍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文天祥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

 如果說惠州城是廣東陸地上的嶺東雄郡,華南鎖鑰的話。

 那麼珠江口,也就是零丁洋一帶,就是從海面上扼守廣州城的重要通道。

 浮海入廣州。

 後世著名的港珠澳大橋,宛若一條巨龍,橫臥在伶仃洋的碧波之上。這座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歷經十五年籌備、建設終於實現了一橋連三地的壯舉。

 從而實現了零丁洋裡不再嘆零丁。

 第一次直面零丁洋的趙昺,看著眼前的碧波綠水,心中感慨萬千。

 宋理宗寶佑四年(1256年),年僅二十一歲的文天祥中進士第一名,成為狀元。

 德佑元年1275年,元軍兵臨長江,文天祥散盡家資起兵抵抗,至1278年十二月於五坡嶺兵敗被俘。文天祥為大宋嘔心瀝血、苦苦支撐整整二十二載。

 千年之後,天塹變通途。

 若英雄在天之靈,看到後世的這一片繁華,一定會寫一首完全不同的《過零丁洋》。

 文天祥所謂的“明白”其實也是有侷限性的。

 在文天祥的眼裡,這裡是防範蒙元水上要道。

 而趙昺想到是十九世紀初期,西方就曾從這裡派出船隊,佔領過伶仃島及零丁洋海域,從事走私活動,進而進犯廣州城。

 西洋人的堅船利炮打開了華夏的南大門就是從這個時期開始的。

 這才是趙昺為何要在這一帶設置炮臺的原因。

 蒙元水師不足為懼,而西洋人正處於黑暗時期。

 但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備。

 “丞相,朕打算讓天瑞和大舉一起入**。”趙昺說出來考慮很久的想法。

 “但聽官家做主。”文天祥道。

 “朕打算將來讓天瑞隨大軍出發,替朝廷處理西南事務。”

 從擊敗阿里海牙的瓊州之戰開始到戰勝阿術的翔龍府之戰,文天瑞在戰場上並沒有太多出彩的表現。

 趙昺思考再三還是覺得讓文天瑞離開軍隊,處理政務可能更加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