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武聖岳飛

 “官家,這租佃糾紛委員會是否也應該由我朝退役士卒擔任?臣對這些鄉村士紳並不放心啊。”

 作為大宋宰相的陸秀夫,對於這些絕大多數都是由地主或者富人擔任的保甲或者保正們的為人還是很清楚的。

 地主和農民本來就是對立階級,如果租佃發生糾紛,讓本土的保甲來調節,難免出現“官官相護”的情況。

 這種現狀其實很難避免,

 “葫蘆僧亂判葫蘆案”;“楊乃武與小白菜”……比比皆是。

 只不過有些出自小說,有些是真實案件。

 “楊乃武與小白菜”案之所以能得到平反昭雪,那可不是表面上清廷給當事人一個說法這樣簡單的,深刻而又尖銳的官場權利鬥爭才是根本原因。

 舉人出身的楊乃武尚且有如此遭遇,何況普通老百姓。

 即便是在後世,也出了一個足可以替代“指鹿為馬”的新名詞。

 陸秀夫的擔憂是有道理的。

 “善!丞相的提議朕深以為然,就按照丞相之意執行吧。”趙昺說道。

 歷史上的每一次變革都充滿艱辛,困難重重。

 究其原因,無一不是因為這些變革都涉及到當權者的利益,並且損害了既得利益者的權益。

 故而,越是過激的變革越會引發更大的阻力,甚至是付出變革者的鮮血。

 從商鞅變法到王莽改制,從王安石到張居正,再到戊戌變法,無一例外。

 趙昺選擇了改革,就等於選擇了一條艱難的道路。

 這條道路甚至比擊敗蒙元更加艱難。

 畢竟蒙元在明處,而這些隱藏在陰暗角落的士紳才是最可怕的。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趙昺的未來註定充滿了艱辛。

 說到改革,就不能不提到一個人,雍正。

 雍正的“攤丁入畝”並不是很多人想象中的那樣美好。

 雍正還做了一件事,

 把關羽推到了“武聖”的位置。

 華夏曆史上一共出現過兩個“武聖”。

 第一個姜子牙,第二個關羽。

 唐高宗封姜子牙為武成王,唐玄宗修建太公尚父廟,以姜子牙為主祭,以漢朝留侯張良為配享(副祭),並選出包括張良在內的歷代名將共計十人為陪祭,又稱為“十哲”。

 唐肅宗改太公尚父廟為武成王廟,簡稱“武廟”。

 從此姜子牙正式成為武聖,張良為亞聖;如同孔夫子為文聖,孟子為亞聖一樣。

 到唐德宗時,武廟又增加名將六十四人,稱為“六十四名將”。

 在唐朝,關羽還只是“六十四名將”之一,連“十哲”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