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莽山 作品

第354章 北伐成果初現

 “官家,此次北伐,我朝已經連續收復廣南西路、荊湖南路、江南西路和福建路,可以說此次北伐已經收復了長江以南的大部分失地。” 

 人逢喜事精神爽,再也沒有十餘年前的那種頹廢的文天祥笑逐顏開。 

 “臣等恭喜陛下。”聽了大宋丞相文天祥的話,中路軍主要將領以及江南西路的這些當地士紳們紛紛拱手道賀。 

 雖然這些當地士紳也曾背叛大宋轉而投降了蒙元,但趙昺也不能把這些看著就煩的,毫無骨氣可言的土豪老財們全部推出去咔嚓了。 

 “媽的,果然是百年的王朝千年的世家。這幫子狗日的真難對付。”端坐著的趙昺目光掃過臺下一個個肥頭大耳的傢伙,心中暗罵道。 

 這些人一旦被逼急了必然會暗中勾結,到那時,好不容易收復的失地若四處起火,局面將難以收拾。 

 “嘛麥皮的,先讓你們嘚瑟幾天,等朕騰出手來,再一個一個收拾。” 

 土地問題是極難處理的。 

 關於岳飛的遇害原因,千百年來可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有人說是因為高宗皇帝覺得岳飛功高蓋主,尾大不掉,擔心岳家軍進一步私有化,將來必然有所圖謀。 

 也有人認為岳飛阻礙宋金之間的“和談”,這一種說法在清人寫的《續資治通鑑》以及岳飛孫子岳珂的《鄂工行實編年》中都有類似的記載,曰:“必殺飛,始可和”。 

 還有人認為岳飛干預高宗皇帝立儲之事,犯了帝王的忌諱。 

 或者認為是岳飛一直主張直搗黃龍,迎回徽欽二帝,令高宗皇帝處於尷尬境地。 

 實際上最根本的原因是土地國有化問題。 

 宋史》“高宗六(本紀)·卷二十九”記載:紹興十年二月十七日,高宗下詔,“新復州軍蒐隱逸,諸路經理屯田。” 

 翻譯過來就是凡是朝廷新收復的州縣,只要發現有士紳隱藏田產並且不繳納賦稅的,包括金國給的(金國收買了當時很多南宋文臣武將,這些人在北方都有大量的田產。)一律充公,改為軍屯或者官田。 

 這一政策最主要的實施者便是嶽帥和韓世忠。 

 嶽帥當年收復湖北六郡之後便開始試點實施,並且效果明顯。 

 嶽帥的遇害罪魁禍首是秦檜,助力者為反水的軍中大佬張俊。 

 甚至也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張俊的反水,秦檜都動不了嶽帥。 

 (紹興十一年,完顏宗弼又來了,高宗的兵馬被調往前線,張俊突然帶兵從前線撤回杭州……什麼意思,不難猜測。) 

 封建社會,歷朝歷代的士紳豪族、軍隊將領們隱匿田產,逃避賦稅,這種現象十分普遍,屬於常規操作而已,沒什麼好奇怪的。 

 高宗皇帝下詔將新收復州縣的隱匿田產充公,可以說這個改革的力度實在是太大了。 

 紹興七年初西北軍統帥劉光世被罷去兵權,同年八月便發生了淮西兵變也是這方面的原因。 

 土地改革談何容易,這是和天下的地主士紳為敵,猶如刀尖上跳舞。牽一髮動全身的存在,搞不好北伐的初步成果就要付之東流,甚至皇位不保。 

 當年趙匡胤為了兵權,以土地和武將作為交換,終成今日之難題。 

 趙昺看著臺下的一群頗不好對付的本地士紳,心中感到十分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