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忽必烈之死

 “報,王爺。海都的兵馬已經殺進大汗中軍。”梁王府另一名斥候飛馳而來。 

 “殿下,謹防宮車……”梁王府內史傅禿歸待斥候離開之後,附耳說道。 

 謹防宮車宴駕。 

 傅禿歸膽子再大也不敢在忽必烈活著的時候說出這種大逆不道的話來。雖然話沒有說完,但意思其實已經說得很明顯了。 

 “宴駕”,古代帝王死亡的諱稱。 

 歷史上,至元三十一年正月,即1294年,忽必烈於大都病逝。四月鐵穆耳和甘麻剌匯聚於上都,隨後召開忽裡臺,履行皇帝的選舉程序。 

 期間,左右部諸王、勳貴、各路將領匯聚一堂,鐵穆耳和他的長兄甘麻剌在帝位繼承問題上發生激烈爭執。 

 伯顏發揮了關鍵作用,其“握劍立於殿內,陳祖宗寶訓,述立鐵穆耳之意,言辭俱厲。” 

 隨後又安排鐵穆耳和甘麻剌當場比賽宣頌祖宗的必裡克。 

 “必裡克”,蒙古祖訓之意。 

 可以理解為兩人的一場辯論賽,鐵穆耳口若懸河,甘麻剌則略顯口吃最終與皇位失之交臂。 

 雖然忽必烈臨死之前有意讓鐵穆耳即位,並於至元三十年(1293年)六月,也就是忽必烈死前半年將皇太子寶印授予鐵穆耳。 

 但實際上爭奪帝位的權力鬥爭依然相當激烈。 

 “此急變之秋”便是元朝對這件事情的形容。 

 而在這個時空,屬於1289年,所以還沒有到忽必烈立儲的時候。因此,爭奪皇位的暗流其實更加洶湧。 

 …… 

 面對著人數眾多的叛軍的絕命衝鋒,一時間元軍中軍大陣險象環生,岌岌可危,危如累卵之勢。 

 “快,護駕,攔住逆賊!”看到近在咫尺的叛軍,此時的忽必烈有些膽怯,慌亂之中連忙呼救。 

 七十餘歲,已經到了古稀之年的忽必烈畢竟老了,此刻,一縷縷斑駁白髮從頭盔中顯露出來,虛白的鬍鬚上更是掛滿了冰凌。 

 歲月不居,英雄遲暮。 

 此時的忽必烈早已不復年輕時期南征北戰的風姿,亦沒有了往昔在戰場上叱吒風雲的那番勇猛。 

 昔日的輝煌已如過眼雲煙般消散,曾經威武挺拔的身軀也難以掩蓋歲月的痕跡,變得駝背佝腰。 

 忽必烈微微張開嘴巴,深吸一口寒氣,剋制住緊迫的心情。猛然間從腰間拔出伴隨一生的彎刀,卻覺得這把熟悉的彎刀在這一刻竟然是如此的沉重。 

 “朕,似乎已經忘了有多少年沒有拔刀了……”這一念頭在忽必烈的腦海中一閃而過。 

 “陛下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