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攻城之艱

 紹興府外十里。 

 “刑白馬祭天,殺烏牛祭地,歃血盟誓。”看著身後十餘萬大軍,洋洋得意的楊振龍對著各路諸侯的頭領們說道。 

 意氣風發的楊振龍大有一副指點江山的派頭。 

 “刑”殺戮、宰殺之意,“歃血”(sha,四聲)把血塗抹在嘴唇上。故而又稱為“歃血為盟”。 

 如果是民間拜把子,擺上天地牌位,焚香叩首,誦讀誓言本也正常。但此時的楊振龍竟然在大軍攻城之際搞出了“刑白馬祭天,殺烏牛祭地”這一套,明顯屬於僭越了。 

 “惟天子祭天地,諸侯祭社稷而已。” 

 古代封建王朝禮法非常嚴格,可不是鬧著玩的。此時的楊振龍公然祭拜天地,已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94版《三國演義》第一集,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祭臺上擺著穀子、高粱、小麥三種禾穗。這個鏡頭是相當牛逼的存在,可以說編導水平之高、細節把握之準確,令人歎服。 

 “這一拜,春風得意遇知音,桃花也含笑映祭臺……” 

 禾穗代表了稷神,即后稷(姬棄),上古時期華夏農業的創始人,被稱為“農耕始祖”、“百穀之神”。 

 劉關張三人拜的便是稷神,這是符合常理的。如果劉關張一上來就“刑白馬祭天”,那屬於胡謅。 

 劉邦搞的“白馬之盟”成為後來歷朝歷代盟誓的一種典範。 

 天子祭天地,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庶人祭其先祖。上得以兼下,下不得以僭上,古之制也。即萬物皆有信仰。 

 “五祀”即,五種神只。 

 根據前漢禮學家戴德編著的《大戴禮記》,明確規定:天子之祭,牛、羊、豕三牲全備,曰“太牢”。 諸侯祭祀只有羊、豕,沒有牛,曰“少牢”。普通官員只能用豬,曰“牢”。 

 “天子祭天,諸侯祭土。” 

 在封建王朝,除了天子之外,其他人是沒有資格祭天的。顯然,楊振龍也是沒有資格的。 

 祭天儀式的最後,楊振龍更是接受了上天賜予的一塊“天符”。 

 歷史的走向又朝著原本的軌跡開始發展,這一刻,距離楊振龍登基稱帝僅差一步之遙。 

 一邊是楊振龍等人熱熱鬧鬧的歃血為盟,另一邊是紹興府內的動盪人心。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 

 形勢對於蒙元江浙行省樞密副使管如德來說極其不利,整個紹興府兵馬不過四萬餘人,面對的卻是十五萬之多的起義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