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張亢其人

  形勢異常艱難,當時有記載,“民乏水飲,黃金一兩易水一杯”。趙禎和各位相公已經開始討論放棄這兩地,以免過於拖累,“朝廷議棄河外,守保德軍,以河為界”,但是大宋的制度,關於如此大事,那還不是在朝野上爭論不休,怎麼可能這麼快就出結果?

  就是在如此危險的局面下,張亢受命出任並代鈐轄、專管勾麟府軍馬公事,他單騎進入府州城,承擔起解決麟、府地區防務困境的任務。

  張亢上任之後一改前任武將龜縮被動的做法,通過各種主動的舉措,如獲取水源、加強練兵並調動軍隊的鬥志、用兵收復要塞琉璃堡等,不僅解除了府州受到的威脅,而且還親自帶著將士們先後與西夏軍交鋒,而且還取得兩次以寡擊眾以少勝多的勝利!

  張亢先是率三千人運送物資的時候,遭遇數萬西夏軍隊的圍攻,他以兵書中“置之死地而後生”之的道理激勵將士們,然後機智地乘風勢衝鋒,大敗西夏軍隊。後來又在兔毛川之戰中,張亢設計誘敵入圍,伏擊優勢敵軍,大破敵軍,斬首兩千餘級。

  通過這兩次戰役結束,極大的挫敗了西夏的囂張氣焰,他又抓緊在關鍵位置修建了五處堡寨,終於打通了麟、府二州的通道。經過這一系列的舉動,終於壓制住了敵人的攻勢,提升了大宋邊的士氣,極大地改善了麟、府地區的防禦狀況。

  張亢也因此名聲大噪,風頭一時無兩。

  就連後世元人編修《宋史》時都對其稱道不已:“張亢起儒生,曉韜略,琉璃堡、兔毛川之捷,良快人意。區區書生,功名如此,何其壯麗哉!”

  就是這麼一位文武雙全之人,其見識和膽魄為當時其他文臣出身的將帥所不及,他在戰場上的表現又超過許多武官同輩,堪稱一代人傑。

  但張亢卻屢遭到彈劾、壓制,甚至一度身陷囹圄,晚年還頗受非議,仕途坎坷,到死不能伸張。

  郝仁當初看到這些資料的時候就感慨不已,覺得十分的壓抑和鬱悶。

  如此英雄一般的人物,竟然得不到應有的對待,以至於不得善終,

  讓郝仁唏噓不已!

  同時又覺得這也符合大宋這個操蛋的尿性!

  只能說,無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