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社桑落 作品

第113章:海參崴會戰(三)

所以戰列艦和裝甲巡洋艦主炮在對地支援上的殺傷性價比其實相當低,主要是振奮人心,打壓地方士氣,因此並不需要密集射擊,只要保證每分鐘都能有那麼兩3門大炮的炮擊聲傳來就行。

真正對地支援的還是中小口徑的速射炮,投送量大,炮管壽命長,炮彈也相對便宜,使用栗色火藥就更加便宜了,火力也不會浪費。

隨著黃建勳的命令下達,艦隊開始變換陣型,各艦紛紛響起開火準備警報,炮組人員開始忙碌起來。

7月25日,上午7時30分,定遠、鎮遠、橫海3艦作為第1輪,率先開火,經過改裝之後的定鎮2艦將兩座雙聯裝20倍徑305mm克虜伯艦炮更換為兩座單裝30倍徑305mm1898年式江南廠制艦炮,同時加裝了兩門的150mm速射炮。

6門12英寸艦炮6續向勒富島開火,炮擊聲響徹雲霄,4百公斤重的炮彈在巨大的推力下衝出炮膛,重重的落在數公里開外的勒富島上,炮彈落點伴隨著火光騰起大團黑色煙霧。

勒富島上的俄軍手中僅有少量的野戰炮,面對著海軍重炮的轟炸根本沒有任何的還手之力,負責阻擊的灘頭部隊只能祈禱聖母瑪麗亞保佑,炮彈不要落到自己身旁。

在海軍炮擊的同時,幾艘掃雷艇冒險挺進到海岸線附近進行排雷作業,並配合6戰1團搶灘連隊進行水底障礙物的爆破,海面上不時騰起1道道水柱。

上午7點50分,各運兵船開始釋放小艇,這1不起眼的動作也是國防軍的新裝備——新式吊艇臂,即龍門式吊艇臂。

這是1種採用龍門吊結構的電動吊艇臂,在最近幾年下水的遠洋郵輪上常見,原本是為了在海難發生時可以迅速釋放救生艇,不過這1出色的裝置很快就被軍方注意到了,江南造船廠便在1901年向法國哈沃廠訂購了1些,併購買了相關專利。

這種新式吊裝技術可以通過電機操縱吊臂搖擺,從而將短艇快速吊放下水,其效率是原有吊臂的5倍以上,在1定範圍內,小艇數量越多,效率越高。

僅半個小時,上百艘小艇就被吊放至海面,戰士們則順著運兵船側舷的攀爬網踏上登6艇,開始進行最後的準備檢查。

這趟登6行動意義非凡,可以說,這是中國,乃至全世界第1次進行大規模的現代化兩棲登6作戰,海6軍之間的配合也可圈可點,總體上配合的還算不錯。

其實,海6之爭這個問題在每個國家都存在,只不過有的國家國力強盛,資源足夠,雙方不必撕破臉也能拿到足夠的資源,而有的國家則呈現海軍或6軍1邊倒的強大,1支軍隊只能作為另1支軍隊的附屬,自然也就沒了撕破臉的資格。

最怕國力不豐,還同時想打造超規格的大6軍和大海軍,同時還存在思想走極端的情況,那就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