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坐高鐵

減速中的高鐵還是帶來衝擊氣流, 然後它就像是海底一條巨鯨、矯健的游龍,絲滑的泊在位置上。




門打開,有到站的人下來。




蒲縣是個小地方, 等車的包括許森、始皇、高祖也就只有十幾人。




下來的人僅有那麼三四個。




一個男人伸伸懶腰, 拿出打火機點燃一根菸, 整整身後的包從劉邦身旁走了過去,沒有注意到擦肩而過的一個陌生人的羨慕眼神。




“邦叔, 檢票上車了。”許森都把身份證遞給了檢票員, 一轉頭才發現劉邦沒有跟上來。




劉邦趕緊邁步跟上, 走進車廂,非常明顯的厚重踏實感從腳底傳來,他緊跟著前面的森森, 唯恐掉了。




至於剛才那個引起他羨慕的黑色打火機, 現在已經被拋到腦後的存在。




從明亮的高鐵站, 到等車站臺, 一幕一幕過去,如驚鴻掠影一般, 這才是真正讓人體會到兩千年時間差距的所在。




秦朝,咸陽城旁邊有一處露天小酒館, 自從天鏡出現後,這樣的小酒館也應運而生,每天從辰時到午時,這裡都座無虛席。




來這裡的客人都是為了更好的看天鏡的體驗感,看完了吃點東西高談闊論一番再離開, 因此這個地方都不會有安靜得時候。




今天卻是例外,小仙人要帶著始皇帝和漢高祖離開他居住的地方,去看那秦始皇陵了。




這一錘子下來, 堅持天鏡中所呈現的是天界說的人,都很無法接受,不過這一走出來,走出始皇平時活動的小仙人家附近的那片地方。




不接受的這部分人瞬間又升騰起信心來,這樣飛一般的車,與之前看到的都大不相同,他們不相信這是人能造出來的。




各人的激動都留在各人心裡,因為這輛車子,實在是超乎所有人的想象,他們震驚到沒空說話。




許森選的是靠窗的兩人座,對面一加一,其中這一邊的一個座也是選的靠窗的。




兩個靠窗位置安排給政叔和邦叔坐。




劉邦就坐了對面的那個一,看看正在放行李的許森,又轉頭看看隔著厚重玻璃窗的平整路面、電梯、指示牌等,他忍不住感嘆一句道:“有沒有一種剛剛從井底爬上來的青蛙的感覺?井底之蛙開眼看世界,這感覺太明顯了。”




嬴政的大長腿擱在座位裡有足夠的空間,他神色平靜,選了個舒適的姿勢坐好,卻已經是許久沒有說話。




其實中間隔著兩千多年的時間,有巨大的差距很不必介懷,但差距大到他們都想象不到,感覺就不那麼美妙了。




許森把兩瓶水給兩個皇帝擱在面前,提醒道:“再過五分鐘發車,高鐵是我們現代普通人能坐到的最穩的車,速度還賊快,等一會兒開起來看外面的景,便能知道它的速度了。”




嗯嗯。




始皇和高祖無聲點頭。




坐上高鐵的他們乖巧的還真像頭一次陪家長出門的孩子。




“那裡是廁所,顯示紅燈有人,綠燈沒人,不過你們想去廁所的話,我跟你們一起去。”




正說著,一個跟許森差不多大的男生挎著個包手裡拿著手機,看眼手機看眼位置的對著號走過來。




“這是06C吧?”




男生跟許森確認,許森點頭,他剛才確認了至少三遍,很肯定。




男生把包放在上邊,往座位上一靠便打開手機,想起什麼,他問許森:“介意嗎?”




許森搖頭,他又問裡面位置相對而坐的政叔和邦叔:“介意嗎?”




晃了晃手機,解釋道:“忘帶耳機了。”




懵逼的劉邦才明白他是什麼意思,說道:“你要看什麼?我得看看吵不吵。”




許森抬手撫額頭:邦叔總能給出讓人想不到的回答。




男生愣了下,道:“我追了一部偶像劇,不太吵。”




偶像劇?




許森看向過道對面的窗戶,裝作自己沒聽見。雖然不覺得男生看偶像劇有什麼問題,但很少見,至少他是第一次聽說男生在追偶像劇。




偶像劇一般都是女主視角,男生追不出來什麼意思的。




總不能把自己代入女主角吧。




劉邦還真跟人家一起看起了偶像劇。




列車播報聲響起,隨著緩慢的啟動,人體已經可以感知到輕穩的感覺。




劉邦暫時把他的目光從那男生的手機上收回來,摸摸座位摸摸自己,說道:“果然極穩,我還是第一次坐這麼穩的車。”




旁邊的男生也不覺得詫異,他家裡的大伯就一次都沒有坐過高鐵,看這個老伯的年紀,比他大伯還要大幾歲。




不過人家比自家大伯趕時髦多了,還穿漢服。




他看向許森,目光示意了下始皇和高祖,問道:“你們是一家的?”




許森點頭。




男生笑笑,有些不好意思:“我從小話多,不覺得吵吧?”




“還行。”許森說道。




就一人這兩句話的時間,高鐵已經駛出光線不足的站臺,走到了藍天白雲下的高鐵鐵軌上,窗外景色看著就是一閃而過。




是比古人說的“飛馳”還快的速度。




劉徹放在膝蓋上的雙手微微攥緊,仰看著天鏡,產生了和他的曾祖一樣的想法,如果有機會能去天鏡一遊,那滋味比之為皇帝也不相上下吧。




其實看看天鏡中那些人,縱然身邊無一僕從,生活得卻比漢朝前前後後幾百人伺候的公子小姐還要好。




窗外的景色漸漸從一幢幢小樓樣式的民居變成長滿人高作物的田地,那是玉米吧,昨天在超市小森給他們買了幾穗。




掰了玉米粒打了玉米花生糊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