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庭 作品

第9章 共立軍令狀

  李基掃視著那一群豪族地主,開口道。

  “在不惜犧牲家業留在涿縣與底層百姓同生共死,與暫時拋棄一部分產業轉移到安全地方之間選擇,願意為了大義犧牲的浪漫主義者,終究是少數。”

  浪漫主義,是讓人嚮往的,但同樣也是少數的。

  顯然,劉關張三人就算得上是這個時代浪漫主義的代表人物,“大義、仁德、復興漢室”貫穿了他們的生命始終。

  這也是李基認可且打算選擇劉備的主要原因所在。

  與一生屠城八次的曹操相比,劉備的人生最讓人質疑的不過是偽君子,頂著“復興漢室”的名號圖謀私利罷了。

  然而,歷史中顛沛流離半生的劉備好不容易建立了蜀漢政權,卻又願意為了替義弟報仇,賭上國運興兵復仇,直至病死白帝城之中。

  終其一生,劉備也未曾貪戀權勢,並且同樣也以仁德之名獲得了諸葛亮、龐統的認可,足可見其並非是所謂的偽君子。

  “浪漫主義者?”

  聽著這個有些怪異的名詞,劉備先是略微一怔,然後就大體理解這個名詞所指向的意思。

  “那子坤呢?”劉備反問道。

  “基,也是個浪漫主義者。”

  李基笑著道了一句。

  “不過,顯然這些豪族地主不是浪漫主義者,又或者他們的浪漫追求不在乎護佑百姓,而是在振興家族之類。”

  “一群短淺小人。”關羽傲然地道了一句。

  “雲長倒也無須這般偏激,這才是絕大多數的人性罷了,以利驅之即可。”

  對此,李基的態度倒是顯然相當的平靜。

  畢竟,豪族地主們與底層百姓所處的階層本就不同,危難之際,底層百姓是沒有機會逃,但特意憤恨這些豪族地主趨利避害的本能也沒有意義。

  而相對之下,類似於劉關張的抉擇,無疑方顯得彌足珍貴。

  劉備沉思了良久,緩緩地長吁了一聲,似乎是明白了什麼,整個人無形之中顯得更加的沉穩,不再去指責這些豪族地主,而是耐心地等待著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