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庭 作品

第18章 壓垮黃巾眾的最後一根稻草

如果有記者穿越到漢末採訪百姓,問他幸福嗎?



估計百姓十有八九都會關心一下地問一句:汝母有病矣,孝子宜速速歸家侍奉雙親。



話裡之意,就是你母親沒病的話,絕對生不出你這麼個玩意問這麼個問題,既然你母親有病,那還不趕緊回家,免得一個人在外面丟臉。



且不說漢末天災不斷,各地盜賊土匪橫行,加劇了世家豪強對土地的兼併,就連朝廷內部也是腐敗到了極點,賣官鬻爵都已經到了公開標價的地步。



即使一開始賣官鬻爵中售賣出去的官職都不是什麼實權官職,但有許多事就像是從零突破到了一,只要開了一個口子,往往發展程度就會超出原有的想象。



事到如今,即使有些官員並非是直接交錢買官,被授予官職之後都需要補上那一份錢。



而付了錢才當上的官,絕大多數自然也就會想著取之於民,用之於己。



也就是大漢王朝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始終還保持著對外族的強勢鎮壓,以及無數百姓平民幾乎已經源自於骨子的大漢自豪感,否則整個大漢早就徹底崩壞了。



不過縱使如此,引發“黃巾之亂”的太平道,無疑就是基於底層百姓的悲慘所誕生的產物。



因此,即使劉備眼前的五萬餘黃巾眾都是近期被裹挾加入的百姓,但他們的心中對於朝廷未嘗沒有著懷疑與怨恨。



並且太平道明面上所維持著的“致太平”,且只要被裹挾入黃巾之中,起碼每日都會維持一點點基本的溫飽。



這一點點基本的溫飽,對於許許多多的百姓而言就是希望所在。



即使一路被裹挾於黃巾之中,每日都有大量老弱婦孺因體力不支掉隊以及在睡夢中再也無法醒來,但終究還是有著那麼一絲絲希望支撐著他們。



而鄧茂派遣黃巾力士於四處蠱惑的口號並不高明,但也足以鼓動相當一部分的黃巾眾,逐漸開始引發一場暴動。



一場僅憑劉備麾下不足兩千的士卒,根本就無法平息的暴動。



眼看著那些黃巾眾的狀況不太對,儘管劉備嘗試以著各種方式去安撫黃巾眾,或以許諾,或以威嚇,但直至劉備急得額頭已經滲出密密麻麻的汗珠,作用依然不大。



在混於黃巾眾之中那部分殘餘的黃巾賊開始鼓動之下,那在河灘之中人頭湧湧的黃巾眾已然明顯有著暴動的傾向。



一部分開始揮舞著類似於木棍、磚石、鋤頭朝著劉備一部攻來,一部分則是開始潰散逃跑,朝著身後拒馬河的方向而去,打算渡河逃跑。



而在大量開始逃跑渡河的黃巾眾之中,鄧茂則是混在其中,甚至他本就是帶頭一員。



只要扯掉額上黃巾,脫去身上的皮甲,除了手中一柄長槍之外,鄧茂看上去與其他正在渡河的百姓沒有任何的區別。



“哼!”



鄧茂扭頭看了一眼河灘上已經肉眼可見的混亂,心中冷笑了一聲。



這五萬餘的百姓,可不是那麼容易就控制了下來。



不過,鄧茂倒也沒有什麼特意去害這些百姓的想法,僅僅只是將事實說了出來提醒百姓而已。



以著朝廷的風格,這些在被裹挾之時就打上了黃巾標籤的百姓,只會成為許許多多將領官吏手中的軍功。



因此,鄧茂在明白自己已經無力控制這些黃巾眾之時,同樣也是懷著藉助這一場暴動,或許能狠狠地在那些朝廷軍隊身上咬一口之餘,也可以讓一部分黃巾眾乘機逃脫。



只是,鄧茂一念及自身的處境,身處冰冷的河水之中也不禁長嘆一口氣,深感愧對大賢良師之恩。



當年因得罪一小吏,被以強按上的罪名關入牢房,受盡屈辱折磨,本以為只能在絕望與怨恨之中死去,最終卻是聽聞了此事的大賢良師動用人脈關係將鄧茂給救了出來。



也正是因此,鄧茂發誓要追隨於大賢良師左右以報大恩,不料被大賢良師任命為一方副渠帥攻入幽州,卻不想在涿郡就為之折戟。



忽然,一陣急促的馬蹄聲驚醒了鄧茂。



哪裡來的馬蹄聲?!



鄧茂心中一驚,猛然扭頭朝著馬蹄聲的方向看去,映入眼簾的赫然張飛率領著的燕雲十八騎。



‘張飛來時的這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