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庭 作品

第74章 大漢基瘟?

 類似於賈詡那般,則是年少之時舉“孝廉”,擔任過郎官一職。

 另一種徵辟制,則是由天子或朝廷對於遺野大賢或人才,直接進行任命授官,予以重用之。

 其中,在民間名聲已經極大的盧植則曾經多次被州郡徵辟不應,直至被朝廷徵辟為博士,方才上任。

 而倘若細細觀察這種徵辟察舉制,翻開上面的每一條條例,就會發現字裡行間之中寫滿了兩個字——“背景”。

 沒有背景,則不會被察舉;

 沒有背景,又何來的名氣,那自然也不會被徵辟。

 因此,這個時代莫說是真正草根出身之人,就算是寒門同時是施展才華無門,亦難以被世家把控的地方所重視。

 你是有才不假,我族中有子弟才華略遜,但官位是固定的,那麼為什麼要察舉你而不是察舉我族中子弟呢?

 然而,倘若如今李基的名氣徹底地宣揚開來,那麼很容易就會引起朝廷重視,說不準將會直接徵辟李基入朝為官。

 此刻,李基可絲毫不想進洛陽帝都那個動輒粉身碎骨的大漩渦之中,只想著在亂世將至的前夕,輔助劉備將吳郡打造成一個穩固的地盤,做好鯨吞揚州的準備。

 而儘管李基同樣可以對朝廷徵辟推辭不應,但這無疑會是個麻煩事。

 類似於盧植推辭不應,可盧植背後亦是有著世家背景。

 可李基推辭,倘若有宦官又或是別有用心之人進讒言,稱李基推辭不應乃是有不臣之心,到時候想要解釋清白可就難了。

 所以,就算李基知道年少成名的好處,但卻始終都沒有刻意宣揚的打算,本意是打算等當今天子駕崩大漢將傾之後,再宣揚名聲既不算遲,也無隱患。

 可惜,相對比如今劉備與曹操就產生矛盾,李基也只能是選擇犧牲一下自己了。

 畢竟此事對李基而言有壞處,但是好處亦是頗多。

 若是李基名氣漸大,對於今後擔任吳郡郡丞治理地方,阻力自會減少,且與左右州郡進行什麼合作或交流之類的,名氣同樣也是優勢與籌碼。

 隨後,李基細細地向劉備講述了計劃……

 很快,一份在劉備看來堪稱天衣無縫的計劃就如此簡單形成了,那似乎原本隱患頗多的矛盾衝突,頃刻間就成了三方共贏的美事。

 尤其是,這一份計劃能夠大肆宣揚李基的名氣,這讓劉備覺得頗為滿意。

 ‘以我家子坤之能,不該籍籍無名!’

 劉備暗暗地想著。‘並且,此事亦可教世人知之,吾與子坤乃是主臣相知也。’

 這一份計劃,其中最為重要的側重點,則是在於尋到一個願意為李基的名聲“背書”之人。

 所謂名氣,本質上是人傳人的過程!

 而人傳人最為重要的,則是需要一個李基口中的“爆點”。

 比如曾經李基記憶之中的電子雞瘟,最重要的催化環節無異於律師函警告!

 然而,在李基訴說完計劃之後,賈詡似是頗有感悟一般提出了幾點激進的補充,並且建議可以將此計劃命名為:“大漢基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