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流民問題

 ‘明正!明正!吾定不可負了主公為我所取之字,他日及冠之時,吾定要負得起這個字。’

 ps:一般而言及冠才會取字,但是夏侯蘭稱呼其名不管是叫“小蘭”還是“蘭兒”都太逆天了,還是就先取字平日稱呼,以後再及冠。

 而在營帳之內,李基熟練地配合著劉備收買一波人心後,便將話題轉移到正事之上,問道。

 “主公為何愁容滿臉,可是出了什麼事?”

 “子坤,備……唉……”

 劉備嘆息了一聲,一副不知如何開口的模樣。

 “主公有事儘可直言。”李基道。

 劉備再度嘆息了一下,接著說道。

 “子坤,備適才與季常於附近查探了一陣,流民……甚多啊,且雨水連綿,飢寒交迫,恐難活命也。”

 李基聞言,臉色亦是有些不忍。

 遑論黃巾之亂的本意是何,但是對於底層平民而言,就是導致大量原本還生活得下去的百姓迅速“破產”,淪為流民。

 而對於各州郡官府而言,當地流民或許還會照看安排,但眾多非當地的流民就是個不穩定因素。

 也並非是各州郡官府不願安置流民,實乃根本沒有多餘的耕地可以安置流民。

 故以,絕大多數的官府對於流民的態度都是視而不見的放任,並且不允許流民進城破壞治安。

 “主公,可依此前那般行事,熬些稀粥分予流民,讓他們一路往南去吳郡,吳郡人口稀少,輕易便能安置這些流民。”李基建議道。

 “不一樣。”

 劉備搖了搖頭,說道。“大雨連綿,我觀不少流民已有發熱風寒之症,若是沒有地方避雨,必難活命。”

 此言一出,李基便明白了劉備的意思。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要麼就是找一個可以供流民們避雨之所,要麼就是讓大軍收留流民繼續一併前往吳郡。

 顯然,劉備的內心更傾向於後者,但理性讓劉備清楚此舉不妥,故以難以啟齒。

 “主公,如今我軍不僅有大量錢糧,還有著兩千餘桃園眾拖累行軍,其中那兩千餘桃園眾是由那些傷殘士卒們協助管理,故以一路縱使遇到什麼匪賊也沒有出現亂子。”

 “然,若是一路再招收流民混雜於大軍之中,屆時一旦有所變故,流民必慌亂,若是衝擊我軍軍陣,恐潰敗。”

 李基道出著劉備心中的擔憂,讓劉備臉上盡是無奈。

 李基也明白劉備並非是不清楚這一點,只是心中不忍難以說服自己,所以才特意來尋李基,讓李基說服自己。

 “備,明白了。”

 劉備再度嘆息了一聲,應道。

 而李基略微思索了一陣,說道。

 “主公,其實與其由大軍帶著流民前往吳郡,又能帶得了多少?且終不過是一時之計罷了。”

 “且主公沿途所見,大量流民都在四向逃難,其中不乏一路向南尋求活命之機的流民。”

 “因此不如考慮如何為沿途經過的流民尋找些許避雨之地,以便於他們能有機會抵達江東之地?”

 劉備聞言,卻也是面露苦澀地說道。“各地官府不會容納流民大肆入城安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