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庭 作品

137.第137章 仙人“跳”

 第137章 仙人“跳”

 相對比江東之地,中原學風之盛高十倍不止。

 而中原之學風,又以潁川為最!

 再加上漢代的察舉徵辟制,名聲與人脈才是做官的最重要指標。

 只要名聲足夠高,人脈足夠廣,那麼自然就可以輕易為官。

 在這種情況下,學風鼎盛,私學盛行的潁川也就越發地吸引天下士子匯聚,然後逐漸形成了一種閉環,使之潁川成了無數士子游學或求學的聖地所在。

 而一旦蔡邕所宣佈的“仁德書院”成立,那麼首當其衝受到一定影響的便是潁川。

 原本是一家獨大,使天下士子所神往之處,卻是從一個變成了兩個,無疑會影響潁川所代表的含金量。

 這對於極其重視“潁川名士”這個身份的郭圖而言,這無疑是傷及到了郭圖的切身利益。

 只是以大義而言,“仁德書院”的成立乃是為天下士子謀福,亦旨在為大漢培養更多的人才,一時就收穫了在場無數士子的支持。

 甚至就連那些原本僅是湊熱鬧的販夫走卒,在聽聞蔡邕所言的不論出身,內心也隨之產生了幾分活絡與希望。

 這讓郭圖心中憤怒之餘,卻是完全不敢表露出來。

 而蔡邕在接連介紹了司馬徽、代表著大儒鄭玄的孫乾,以及將會作為教諭的路粹、阮瑀、管寧等名士。

 一時間,“仁德書院”所展現的師資力量可謂是群英匯聚,讓在場的士子們有種心神搖曳之感,甚至都忘卻了匯聚於此本是為了流言之中所言的沙盤推演而來。

 “蔡公!”

 終於,有一位距離蔡邕最近的士子高呼一聲,然後擠到了最前方衝著蔡邕行了一禮,請問道。

 “學生乃是遼東郭亮,遊學之路何止萬里?所為者,便是學識!”

 “然,學生行走多地,欲學學識之門檻,高!極高!!”

 “今聞蔡公成立‘仁德書院’,不論貴賤,不分出身,有教無類,心中可謂欣喜不已又焦急於求學門下,故以斗膽問之蔡公,欲進‘仁德書院’不知有何條件?莫非是需要有‘仁德’之名方可進學?”

 不得不說,這位名叫郭亮的士子問得漂亮。

 倘若不是李基對於此人毫無印象,都不禁懷疑此人是不是劉備另行安排的託,以至於李基原本安排在人群之中的託都還沒有來得及開腔,反而是被他給搶了先。

 而蔡邕面對郭亮的詢問,開口答道。

 “仁德書院之主旨,乃是以仁德為先,但非是以仁德為求學標準,仁德在乎心在乎行卻並非是浮於名。”

 “故以,除非其人大奸大惡,否則皆可入書院之內求學。”

 “而書院又以內門、外門分之。”

 “外門者,只要有求學之心皆可學之,屆時仁德書院將每日派人於仁德書院門外講授一應學問基礎,有心者只管學之。”

 “內門者,則會進入書院之內由各教諭所親自教導,且書院之內亦會對各門學科分門別類,除了思想教育這一門必選之外,其餘學科皆由各個學子自行決定學習哪一門,又或者同時學習多門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