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庭 作品

137.第137章 仙人“跳”

 類似於盧植,先是大儒精於經學,方才是軍事家、治政名臣……

 可以說,這個時代的士子們幾乎都以經學為基,再往外發展各種分支學識,與後世的科舉完全一味推崇四書五經還是截然不同的。

 如今的“仁德書院”卻是考究與軍、政有關的內容,方能准許進入內門求學,這反而算是一種……怪象。

 蔡邕也不賣關子,直言道。

 “原本若是老夫的想法,入內門所需要考究的自當以經學為主,但李子坤曾言:書院所教導的不止經學,那便不該以經學作為唯一標準。”

 “因此,入內門後,諸學子若是欲學經學,乃至於真正拜於大儒門下還需額外通過經學考核方可。”

 “其餘學科亦是相似,縱使是進入了內門,也會設立一定的篩選學子是否符合學習此學科要求。言於前,以便諸位知之。”

 此言一出,諸多士子反而覺得合理了不少。

 法不輕傳,道不賤賣。

 縱使進了內門,亦是進了一個新的起點,給予了學子們一個奮進上學的機會,所代表的並非是學識就能輕易獲取。

 “因此,加入內門所考核的軍、政兩條道路。”

 “所謂‘政’,便是士子們需要加入吳郡如今所實施的水網規劃修建之中為一小吏,真真切切地在百姓謀福祉,踐行了與仁德相符的實幹之舉,得到了由劉郡守的認可推薦便可進入內門。”

 隨著蔡邕說完,劉備再度朝著在場的諸多士子拱了拱手,可謂是斬獲了無數熱絡的目光。

 唯有藏於人群之中的郭圖忍不住連暗道了三聲:“虛偽之徒!邀名之輩!喪心病狂!”

 以著純粹的利益角度去看,郭圖看到的不是一個公正的考核方式,而是無數朝著劉備湧去的利益!

 以著吳地之偏僻,壓根就沒有多少真正具有才學的學子。

 此前,郭圖聽聞那個所謂的“以一郡而治天下”以及劉備與李基試圖對吳地進行大開發之時,就覺得那不過是痴心妄想罷了。

 且不說長江以南的地理環境惡劣,人口亦是稀少,更重要的是就連人才也可堪匱乏。

 在這種情況下,縱是李基胸有百萬兵,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難道僅憑一人,在沒有大量有能力的基層官吏支持的情況下,李基能做什麼?

 什麼都做不了!

 皇權尚且不下鄉。

 更莫說是李子坤那有如空中樓閣的政令?

 然而,倘若當真有著無數的士子前仆後繼一般不顧身份地在劉備麾下擔任小吏,協助開發河道,治理水利,那麼李基開發吳地的障礙將會瞬間掃平大半。

 ‘這是白嫖啊!’

 郭圖在心中發出著近乎尖銳的爆鳴聲,完全明白了這是何等惡劣的奸計。

 建造一個書院才需要耗費多少錢糧?

 那蔡邕還是李基的丈人……

 可大量士子甘為小吏,所能產生的效益又有多大?

 莫名的,郭圖想起流言之中的那個仙人“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