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庭 作品

140.第140章 英才盡入彀中

 不僅僅是為今後自己可以安靜許多,不用忙於每日接待自四方而來,各懷目的的士人而浪費精力了。

 想見李子坤?想要挑戰李子坤?

 還請先到“四渡紅水”一試!

 更重要的是,“四渡紅水”可以不斷篩選出真正具備用兵才能者。

 縱使李基並不公開承認按照“四渡紅水”可以對天下人的用兵能力進行分級,但隨著“四渡紅水”的名聲越來越大,且參與到破解“四渡紅水”的士人越來越多,這亦將會成為一個默認的規則。

 譬如:等已經頭暈腦脹的郭圖反應過來,縱使是為了維護自己的面子,這種聰明人也絕不會踩低“四渡紅水”,反而會吹捧“四渡紅水”繼而抬高自己。

 起碼,按照“四渡紅水”的戰果分類,郭圖好歹也算得上“人中英傑”。

 然而可以預料的是,“四渡紅水”將會替代李基吸引天下士人蜂擁而至,且“四渡紅水”也將會征服每一位不服之人,且如同篩子一般過濾出一個個真正的大才。

 “主公,如此一來,天下英才將盡在彀中!”

 李基一邊與劉備離開,一邊滿臉笑容地道了一句。

 “通過‘四渡紅水’可吸引且篩選出真正的大才,‘仁德書院’又將會為主公源源不斷地培養出基層可用之才。”

 “子坤所言極是!”

 劉備同樣也是滿臉欣喜地答道。“如此一來,可使有才者不至於埋沒,亦能使之為子坤治理吳郡臂膀。”

 “待到吳郡開發成子坤所言的豐饒之地後,那諸多對於治理一方頗有心得的大才亦必會被朝廷所看重,將他們放到大漢各處便能源源不斷地回報大漢,治理一方。”

 劉備越說越是激動,似乎已經看到了那一景象,那種通過這個方式回報社會,回報大漢的景象。

 對此,李基笑了笑並沒有搭話,更不擔心當真會出現那種人才流失的狀況。

 當今天子的身體還能撐幾年,腐朽不堪的大漢又還能撐幾年,那諸多早就野心勃勃的野心家又能撐幾年?

 等待“仁德書院”第一批學子真正培養出來,且不說那些被李基親自安排的“思想教育”學科中畢業的學子願不願意離開劉備。

 待到那時天下早已大亂,亦到了劉備扶起“匡扶漢室”的旗幟,到了再造大漢的時刻。

 而“仁德書院”有著蔡邕、司馬徽以及管寧等一眾大儒名士主持,李基倒是絲毫不關心後續還會出現什麼大紕漏。

 如今只需等待“仁德書院”後續些許建造工程完畢,且篩選出第一批學子,“仁德書院”便能真正運作起來了。

 不過待李基隨著劉備一同返回到吳縣之內,才驟然感覺到似乎少了什麼,問道。“主公,季常何在?”

 滿臉欣喜的劉備目不斜視地答道。

 “季常去忙點正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