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庭 作品

141.第141章 無牆之城

 做不到,那就砍賈詡的頭。

 想來,賈詡自然會想辦法將財政的窟窿迅速補上,也無需糜竺費心。

 當然,在李基為劉備與吳地所鋪設的道路之中,道路之下已經埋了大量吳郡世家的屍骸,幾乎不會再出現財政崩潰的地步。

 在如今的府庫糧倉之中錢糧耗盡之前,李基便會讓吳郡進入到了一個良好的循環之中。

 “子仲,基有一個想法,你且聽聽是否可行。”

 對於李基同樣頗為尊崇的糜竺聞言,正色道。“子坤先生請說,糜竺洗耳恭聽。”

 李基略微組織了一下語言,將此前的設想說了出來,道。

 “‘仁德書院’將成,內門且不提,外門不設門檻,同樣必然會吸引大量有意讀書之人前來,只是‘仁德書院’距離吳縣足足有二十里之遙……”

 “且不說那些人每日來回於‘仁德書院’與吳縣之間是否過於浪費時間,且不少學子頗為貧困,也無力負擔在吳縣城中住宿的高昂費用,吳縣城內想來也難以容納越來越大的人流量。”

 糜竺一邊聽著,一邊微微頷首,明白李基所說的必然會成為現實。

 如今的城池為了治安以及安全問題,邊緣都有著城牆的存在。

 而城牆的好處自是不用多說,壞處也是顯而易見,那便是完全限制了一個城池的發展潛力,限死了所能容納的人數上限。

 僅僅是現在,李基每日行走於吳縣城內都已經感到擁擠。

 可想而知,隨著吳郡繼續吸納流民,“仁德書院”以及不斷吸引來各方士子、商賈或有志學習的遊俠、平民等等,吳縣必然會難以負荷。

 “那子坤先生的意思是……發展外城?”糜竺問道。

 “不!”

 李基搖了搖頭,然後從正廳一側的架子上取來了吳縣周邊的地圖在糜竺的面前打開,手指在太湖邊緣且以著“仁德書院”的位置為中心畫了一個圈,道。

 “以基之見,不如以‘仁德書院’為中心,不斷地根據人流量的需求完善各種建築,最終……或許會建成一座無牆之城。”

 糜竺聞言,也不禁被李基的氣魄所震驚。

 那隨手一指,便欲讓一座無牆之城拔地而起嗎?

 只是,糜竺沿著李基的思路細細一想,驟然覺得這個提議其實並沒有什麼風險。

 最為重要的一點,那便是這座無牆之城是以著人流量而一點點建造且往外拓展。

 身為商人出身的糜竺很清楚,縱使沒有著官府幹預,在一個地區的人流量達到一定程度之外,同樣也會自發地形成集市。

 李基的提議,只是提前將這個集市歸於官府所管轄且提前進行規劃罷了。

 唯一的風險,則是對這個“集市”初期投資所產生的風險。

 只是以著“仁德書院”的聲勢與規模,那點風險以著商人的角度去判斷可謂是微乎其微。

 也即是說……

 可行!

 漸漸冷靜下來的糜竺越是設想,越是覺得可行,眼睛也不由得亮了起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