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庭 作品

第171章 還想後撤步跑路?

 隨著流民營內的流民數量減少,一連也跟著忙碌了許久的李基也方才漸漸騰出些許時間,並且暗自地略微舒了一口氣。

 對於“以工代賑”而言,如今最為困難且麻煩的框架,也算是初步在整個吳郡範圍內搭建了起來了。

 剩下的除了不斷對各處開始進行水利開發的流民們遺漏補缺之外,便是通過流民營這個中轉點,將接下來陸陸續續抵達吳郡的流民進行篩選分類,將合適的流民源源不斷地分散到吳郡各處。

 可以說,只要等益州送過來的三十萬擔糧食真正入庫,那麼李基最起碼也能保證基本盤不崩,且通過那源源不斷的流民給吳地帶來中原的先進技術以及蓬勃生機。

 至於預期之中將散至揚州其餘郡的二十萬流民則是有些無可奈何,考慮到為了避免各種突發狀況所需要保留的冗餘量。

 倘若沒有分散二十萬流民到揚州其餘郡,在李基看來潛在風險還是有的。

 並且,在李基看來,揚州其餘郡早晚也將會是自家的地盤,將一部分流民暫時送出去本質也是肉爛在鍋了。

 某種意義上,這何嘗又不是先讓別人幫忙養一養孩子?

 更何況,那一部份深感劉備仁德的流民分散到揚州其餘郡,必然也會主動宣揚劉備的仁德之名,讓劉備縱使還沒有真正完全掌控揚州全境便能先一步擁有一定基礎的民心。

 除了這種種的好處,還有一條流民必然要分散一部分到揚州其餘郡的原因,那就是吳郡憑藉一郡之力完全消化了所有流民太過於扎眼了。

 但,倘若光明正大地分流一部分出去,具體分流的數字可以做文章的空間就大得太多了,有的是辦法不會引起朝堂以及有心人的注意。

 當然,類似於此前李基在推演之中以“大義”去壓揚州其餘郡以及世家,強行將所有流民均分給揚州各郡,引起劇烈反彈的結果,也讓李基為之警惕。

 儘管在推演之中,李基同樣也憑藉著“大義”以及揚州刺史的監察權,暗中掌握了揚州其餘郡的話語權。

 但是,沒必要這麼急!

 即便沒有推演之中隱隱的那一句暗示——“或許也因此留下了某些隱患?”,李基出於整體大局的考慮也不該如此急。

 這一舉動,並不符合李基沒有向劉備明言的戰略“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所在。

 當今天子劉宏可還沒有駕崩,天子劉宏對於大漢還是具備相當的掌控能力的,一旦劉備以著揚州刺史身份表現得過於強勢絕非好事。

 這可能也是推演之中所指的真正“隱患”?

 這也讓李基明白了“計謀模擬器”推演的侷限性所在,推演過程之中只會以著此計謀所對應的目標為第一優先,且一切判斷都將會基於絕對理性狀態。

 只考慮吳郡現有的錢糧,如何最大效率且妥善地安置中原而來的流民。

 以此而論,“計謀模擬器”所採取的“由上而下”的方式進行推演的線路,無疑已經是極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