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清君側?

 後世子孫,自然也是將那一套學了個七七八八。

 名不正言不順的事,那不能幹,遮羞布還是要有的。

 劉璋不能直接說我爹劉焉想裂土封王,甚至還想當天子,那劉宏本來就是個小小的解瀆亭侯,也就是看著像個好控制的小白臉才被扶持著當了個大漢天子,那為何我爹劉焉不能當天子?

 而李基也不可能直接一開口就教劉璋怎麼回去造朝廷的反,那不是成亂國奸賊了嗎?

 所以,儘管雙方都心照不宣,但是表面功夫和流程還是需要走一走的。

 “吾父為大漢牧守一方勞心勞力,只為使大漢中興,再現繁華盛世,不料朝中奸佞當道,已多次有人中傷吾父的忠君愛國之心。”

 “如今,為使我大漢疆土永固,平息叛亂。吾父提出州牧之策,且捨身遠去益州擔任一方州牧,跨越蜀道之難,遠離故土與朝廷,如此用心,忠臣孝子聞之無不潸然淚下。”

 “然,這亦成為無數奸佞攻擊吾父之處,那些奸佞容不下吾父這般忠臣孝子。如此下去,日益良久,縱使天子一時不被迷惑,時日漸久,吾父亦定當淪為秦商君下場矣!”

 不得不說,論不要臉,李基自認恐怕比劉璋都不如。

 這是多厚的臉皮,這才敢拿劉焉跟商鞅相提並論啊?

 而且那“州牧之策”是什麼個情況,劉焉又是如何成為益州牧的,李基還能不清楚嗎?

 然而,在劉璋的口中,那劉焉完全就是一個大大滴忠臣啊,牧守益州非但沒有一絲私心,反而全都是為了中興大漢。

 看來起碼“不要臉”這一點,在老劉家是成了傳統。

 不過李基也沒有戳破劉璋的意思,而是擰著眉毛,感慨地說道。

 “今朝中確是奸佞橫行,天子亦多遭矇蔽,方才導致天下不僅忠君愛國之官難有作為,且百姓亦可謂曰:民不聊生。”

 “是極。”

 劉璋小胖連連點頭,贊同之餘,試探地道了一句。

 “家父念及此事,每每痛恨不已,夜夜展轉難眠,蹉跎於大漢之命運,恨不得手提三尺劍怒向奸佞,以血濺朝堂,清君側。”

 李基聞言,瞳孔微微一縮。

 清君側?

 這話可不興說啊!

 你那是清君側嗎?那分明就是衝著皇位去的。

 李基原本還以為劉焉的野心上限是裂土封王,沒想到他居然還想當天子。

 而不等李基開腔,似乎早有準備的劉璋就急聲道。

 “璋知子坤先生乃是世之大賢,只是時勢如此,天子遭奸佞矇蔽而不得重用,為之奈何乎?”

 “不若子坤先生隨璋入蜀,輔助於吾父,他日吾父若能清除天子左右奸佞……”

 說到這裡之時,劉璋聲音變得多了幾分期待與激昂地開口道。

 “屆時朝堂恢復清明,以子坤先生之才莫說是三公,想必天子感慨子坤先生之功勞能力,再設丞相之位由子坤先生擔任之,亦是常理。”

 李基聞言,表面上似是陷入了沉吟意動,實則李基暗中卻是冷笑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