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五步成計

 霎時間,如此的巧合,如何的現狀,由不得劉璋不因此浮想聯翩。

 當下,隨著天子賣官鬻爵越發明目張膽,甚至都已經開始不帶一點遮掩的,這也導致天下不滿朝廷之人越多。

 且在“黃巾之亂”後,天子依然沒有半點收斂,反而此勢有越演越烈之風,這也讓不少有識之士都漸漸回過味來,開始判斷朝廷的能否長久。

 劉焉,同樣也是越琢磨越覺得大有機會。

 劉璋此刻,在李基的一句提醒之下,更是浮想聯翩不已。

 “子坤先生的意思莫非是吾父在蜀,先生於吳,伺機而動?”劉璋小心翼翼地問道。

 “不可說,不可說……”

 李基高深莫測地擺了擺手,只覺得自己手中欠了把羽扇,不然忽悠起來料想應該更有格調才是。

 旋即,李基接著開口道。

 “不過季玉須知益州之地佔盡蜀中天險之利,自成一國,易守難攻,但亦是難以出蜀。”

 “便是蜀中發生叛亂,朝廷也只需派遣一軍封堵漢中,再令荊州鎖住長江,蜀中縱有百萬大軍,錢糧無數,亦是難有絲毫作為。”

 “因此,蜀中若無外援,不過是困獸猶鬥罷了……”

 說到最後,李基的語氣之中帶著幾分欷歔與感慨。

 所唏噓與感慨的,便是諸葛亮的七出祁山!

 莫非是諸葛亮不知勝算極低,出蜀之難乎?

 只是諸葛亮深知不能放棄,縱使只有那萬分之一的機會,為了中興漢室,為了報答先帝的知遇之恩,也唯有北伐北伐再北伐。

 否則一旦蜀漢也放棄了,那也便代表大漢徹底成為歷史名詞。

 漢不是亡於189年董卓亂政,也不是亡於220年曹丕繼位,而是亡於263年劉禪投降。

 只是此言聽在劉璋的耳中,卻是感覺李基所唏噓與感慨的乃是益州的困境。

 頓時,劉璋似乎完全明白了為何李基會如此作為!

 想必,李基亦是對天子與朝廷大不滿,只是李基深知僅憑吳郡難有作為。

 而益州一地或許民富糧足且易守難攻,但僅憑益州亦是難以出蜀,需要著盟友在外相迎呼應。

 一時間,劉璋只覺得自己的眼界似乎驟然拔高了許多,整個人從棋盤之中跳了出來開始縱觀大漢這一盤棋,發現蜀中最好的盟友莫過於揚州一地。

 雙方可通過長江相互聯繫起來,既能交匯於荊州合力向北,又可各自分開於漢中、徐州一地攻伐,三路齊出,大有作為!

 漸漸想明白了不少的劉璋,連忙躬身向著李基行禮道。

 “受教了,子坤先生。”

 李基點了點頭,也不管劉璋到底領悟了什麼,而是直接問道。“如此,或許吾亦有心入蜀,但季玉料想應該明白吾為何要繼續留在吳郡一地也。”

 “子坤先生深謀遠慮,縱觀全局,令璋佩服。”劉璋答道。

 隨即,劉璋頓了頓,接著問道。“只是,不知玄德兄的意思可也是如此?”

 李基笑了笑,道。“我主與劉益州俱為漢室宗親,同為高祖血脈,所思所想,皆莫過於中興漢室,勿多慮也。”

 這一點,倒是說到了劉璋的心坎裡。

 不管怎麼說,那都是肉爛在鍋裡。

 “子坤先生所言極是!”

 劉璋拱手道了一句,然後輕聲問。

 “子坤先生,只是吾父亦有意為陛下清君側,掃清奸佞,還大漢一個朗朗乾坤,只是具體該如何作為,還請子坤先生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