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庭 作品

第187章 他們當得起更好的

 李基自然不知道甘寧的叔父居然還是自己的真愛粉,錦衣司的業務也遠遠還沒有發展到益州,對於江值的信息知之甚少。

 在李基安排妥當了那三十萬擔糧草的運輸問題,離開丹徒縣返程吳縣之時,倒是從劉洋所彙報的信息之中得知了甘寧與江值時時討論海圖繪製之事,繼而得知了江值居然是個罕見的懂得繪製海圖之人。

 這對於李基而言,無疑是個意外之喜。

 畢竟,海圖繪製在這個時代可謂是冷門到極點的雜學,想要找到一個懂得繪製海圖之人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李基原本的打算是返回吳縣派人詢問蔡昭姬可有相關藏書,再想辦法從桃園眾之中臨時培養幾個懂得如何粗略繪製海圖的少年,然後派那幾個少年隨甘寧一同出海的。

 如今,有了江值的存在,這倒算是省了李基的不少事。

 與如今整個大漢對於大海都基本是陌生的不同,李基明白如果大海之中真的存在著什麼秘寶,那麼大海本身無疑就是一個可以不斷被開發的秘寶。

 只要漁業足夠發達,從大海之中捕撈的魚足夠養活無數人。

 而在“以工代賑”之中,單純的五穀糧食是不足以補充青壯勞力每日的消耗的,甚至就連軍中士卒想要每日進行高強度的訓練,同樣對於肉食有著相當的要求。

 糧可飽腹,但想要真的養出力氣,肉食是必不可少的!

 只是,大漢的養殖業並不發達,如今的吳郡也暫時還沒有可以大規模養殖雞鴨豬羊的條件。

 因此,魚肉無疑成了最佳的選擇。

 大海之中有著無窮無盡的蛋白質!

 繪製吳郡周邊的海圖,意義便是迅速摸索出可以迅速進行捕撈的區域,為後續的大規模漁船制定航線,以免出現觸礁、迷失等問題。

 只是在只有沿岸零星漁民捕撈的大漢之中發展出成規模的漁業,那麼李基就不得不建立出成套的相應配置。

 造船工場的首艘試驗性海船,李基早已經準備劃給甘寧所用,讓甘寧率先出海航行繪製出吳郡沿海的海圖。

 後續的造船工場則是依據著試驗性海船的經驗迅速改造出一批漁業海船,並且將整個吳郡的零散漁民集中進行規模化捕撈。

 至於規模化捕撈所需的各種工具,這對於如今的吳郡而言反倒是小問題。

 大量的流民南遷,讓吳郡迅速積累了大量的工匠。

 在連地動儀這種黑科技都能製造出來時代,你可以鄙夷工匠們不會鍊鋼,但是他們卻能在越王勾踐劍上用鉻晶格蝕刻鍍鉻技術。

 可以說,往往只要給與這些工匠們一個方向,他們就能給出相應的滿意成果。

 還是那句話:九族的羈絆,不容小覷!

 而眼下最為麻煩的,反倒是其餘與漁業配套的東西了。

 燈塔、漁業碼頭、醃製場所、道路鋪設……

 燈塔、漁業碼頭、道路鋪設這些自是無須多言,這些都是必須要打造出來的。

 沒有燈塔,漁船返航將是個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