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緩稱王

 只是劉焉顧不得關心劉璋的身體狀況,徑直便拉著劉璋走進府中一密室,然後開口詢問道。

 “璋兒,如何?”

 劉璋自然知道劉焉想問的是什麼,當即沉聲道。“兒不負父親重望,已向子坤先生問得妙計,且知子坤先生如此相助於父親的用意何在。”

 “當真?”

 劉璋點了點頭,旋即說道。“只不過為了讓子坤先生滿意,兒自作主張答應了給吳郡送去六十萬擔糧食。”

 “糧食,小事耳!”

 坐擁天府之國的劉璋,對於糧食根本就不在乎。

 可以說,自秦國置都江堰後,益州便是秦漢的大糧倉所在,年年皆有盈餘,累積多年下來益州的多個糧倉幾乎都是滿的。

 只是調運糧食出蜀,唯有兩條線路,一則便是走巴郡沿長江而下;二則便是靠人力從漢中而出入司隸之地。

 這兩條路線對於朝廷而言都頗為麻煩,前者送至司隸已然是繞了一個大圈,後者則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不可。

 因此,儘管益州年年糧食豐盈,但朝廷也少有直接調動益州糧倉。

 故以,六十萬擔糧食足以讓劉焉重視,但卻還不至於拿不出來。

 而看著向來養氣功夫十足的劉焉都似乎有些急不可耐的神色,劉璋絲毫不敢賣關子,連忙開口道。

 “子坤先生所提建言,實則乃是九字:‘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

 這九字一出,當場便是將劉焉給鎮住了,可謂是將裂土封王的要點給完全總結了出來,一下子就讓劉焉的思路清晰了起來。

 “僅是此九字,便值糧食六十萬擔矣!”

 劉焉興奮之餘,連忙追問道。“子坤先生可有細言之如何實行?”

 “自是有的,否則孩兒安敢返回益州面見父親。”

 劉璋先是往著自己的臉上貼金,心中竊喜之餘,方才神色沉穩地接著開口道。

 “由於此計關聯甚廣,因此子坤先生乃是與孩兒耳提面命,未曾落於筆墨,故以還需請父親聽孩子細細道來。”

 “如此甚好,大事都慎密為上,那妖道張角事敗尙在昨日,璋兒能深諳此理甚好。”

 劉焉誇讚了劉璋一句,然後便是順手地給劉璋倒了一杯茶,示意劉璋慢慢說。

 這可讓劉璋有些受寵若驚了起來,這輩子那麼長,這還是第一次讓劉焉親自倒茶。

 當然,劉璋更清楚的是劉焉親自倒茶並非是因為自己勞苦功高,而是因為劉焉所想要知曉之事俱在自己腹中。

 旋即,劉璋連忙擺出一副孝子的姿態之餘,開口道。

 “子坤先生言及於蜀中‘廣積糧、高築牆’不難,重點在乎需‘緩稱王’!”

 “今世人對朝廷多有不滿叛心,但天子在位多年,且對外征戰多有勝果,對內亦是一手壓服宦官、外戚、士人,又鎮壓黃巾亂賊於前,威望可謂是如日中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