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老道士

 一時間,即便夏侯蘭得知了等自己及冠之後就會被重用,但神色之間卻是不禁流露出幾分黯然,明白今後恐怕自己再也無法像過去時刻在先生的左右聆聽教誨了。

 “蘭,此生都絕不敢忘了先生的教誨。”夏侯蘭低著頭地說道。

 李基見狀,不禁有些啞然失笑,道。

 “明正莫要說得如此傷感,彷彿最後一面似的,且不說你距離及冠最快也還有幾年功夫,便是及冠後,你我那就是同僚了,相處時間也還有遙遙半生,自當振奮自強,在為主公真正效力之前積累能力才是。”

 夏侯蘭聞言,略微一怔,臉色方才有些陰轉多雲,猛然地反應了過來。

 “是,先生。”

 夏侯蘭的聲音頓時就顯得明朗了許多。

 “走吧,明正,吾許久沒來仁德書院了,且為我好好介紹一番這新建立起來的集市變化。”李基笑著開口道。

 “是……”

 夏侯蘭應了一句,神色一正,就彷彿是在被老師考究著學問一般,一邊開始繼續在前方帶路,一邊詳細地介紹著周圍的集市。

 多少酒肆、多少茶館、多少謁舍,以及數個月來進行“四渡紅水”沙盤推演的出色士子等等,夏侯蘭均是如數家珍般一件件地說出來。

 而李基不時地點了點頭之餘,問道。“那類似於甄儼那般的情況,多否?”

 “多!”

 夏侯蘭點了點頭,答道。

 “隨著仁德書院的名聲漸多,吸引到吳郡的已漸漸出現黃河兩岸又或者是遠在荊蜀之地的士子,且許多士子均認為仁德書院大有超過潁川的學問氛圍,每一個通過‘仁德書院’考核的士子均非是泛泛之輩。”

 “因此,不少能力有所欠缺,又吃不住參加‘以工代賑’辛苦的士子,或是為了名氣,又或是想加入仁德書院籠絡有才同窗,自然也就動了其他的心思。”

 李基微微頷首,對於這種狀況的出現倒是不意外。

 開創先河又匯聚了諸多大儒名士作為師資的仁德書院,再加上通過“軍”“政”兩種方式篩選出來的學子,但凡是有些許見識的都明白能夠進入仁德書院都是人才。

 某種意義上,這已經形成了一個有別於潁川的圈子,自然不乏想要融入這個圈子之人。

 類似於甄儼的想法,他想要進入仁德書院鑽研學問的可能性不大,更多的無疑是想要籠絡人才。

 不管是將一些寒門士子拉攏到甄家作為幕僚,還是與那些人才結個善緣,對於鉅富之家的甄家而言無疑都是絕對不虧的買賣。

 這讓李基不禁暗自感慨世間的主潮流無疑始終都是司馬遷所說那般,“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此句不僅適用於商賈一流,更是直指人性。

 只要有利可圖,那麼自然會有人因此而來。

 即便甄儼遠在冀州中山國,依然遠赴吳郡,可見一斑。

 且世家之間盤根錯節,也並非是沒有原因,這種無疑也正是世家的生存之道。

 而事實上,李基對於世家這一群體並不存在偏見,這是時代發展必然產生的產物,且這個時代超過九成以上的人才都是出自於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