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師出有名

 簡雍的這一番言語,無疑說得也可謂是有理有據。

 如今吳郡的兵力主要分為三部分,一部分是關羽所率領駐紮在富春山的五千兵馬,一部分則是留在吳縣周邊拱衛治所的嫡系兵馬,還有一部分則是分散在各個縣城之中的郡兵。

 一旦劉備想要集合兵力,那麼則是需要大肆從各個縣城抽調郡兵。

 只是如何抽調,如何安排糧草,如何整兵等等,這些需要耗費的不僅僅是大小官吏的精力,同樣還會給各地帶來影響。

 可以說,刀兵一動,便已不是小事。

 更重要的是關羽一部只需派遣一偏將領一兩兵馬斷那一股山越退路,配合一千五輕騎,甚至就是全殲那一股山越也不是不可能的。

 因此在簡雍看來純粹只為防備山越,隨時準備策應錢唐縣的話,如此完全就是大題小做。

 糜竺同樣也是起身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拱手道。

 “憲和所言極是,山越不過是芥蘚之疾,往年亦常有掠奪之事,但所掠不過是些小錢,一旦抽調兵力,所耗錢糧或是山越所害的十倍有餘,如此未必就不是得不償失。”

 對於糜竺與簡雍的反對,李基亦是有所預料的。

 在其位謀其政,簡雍主要負責流民安頓之事,糜竺則是負責錢糧,皆是不希望劉備動用刀兵的。

 且糜竺與簡雍皆不是好戰的性格,出言反對才是最正常不過了。

 總而言之,那便是在簡雍與糜竺看來,大肆調動兵力之事得不償失,完全就是多此一舉。

 而面對著那簡雍與糜竺的反對,武將們自然則是紛紛出言反駁。

 只是簡雍與糜竺可俱是能言善辯之輩,在強行以嗓門壓制對方的張飛不在的情況下,幾乎是三言兩語間就都被簡雍與糜竺駁得不敢吭聲。

 李基見狀,明白以著自己的威望只要進一步堅決表態,那麼簡雍與糜竺也只能是不得不服從,但那種以勢壓人之事是不得已而為之的選項。

 若是李基事事皆搞一言堂,那麼欲置劉備於何地?

 且即便最終李基是對的,那同樣也會不知不覺地被其餘同僚所孤立排斥,影響團結。

 旋即,李基隱晦地遞給了賈詡一個眼神。

 正猛打著哈欠的賈詡,本想獨善其身,裝著看不到且看不懂眼神的模樣,但想了想還是站了起來。

 儘管看著李基親自下場辯論也是件趣事,但賈詡還是想早點解決這個問題。

 小會定大事,大會說小事。

 劉備與李基的小會基本已經決定下來的事情,這種大會也只是走個流程宣之於眾罷了。

 而賈詡年紀大了,當真熬不起。

 劉備集團一眾文臣武將幾乎都年輕得嚇人,大多都是十餘二十歲的年齡,賈詡這不過年近四十的年紀已然是最長者。

 這讓賈詡暗中直呼在精力上卷不贏這些人。

 “關將軍一部,絕不能輕動。”

 賈詡先是一錘定音地否了簡雍此前的提議,開口道。

 “富春山乃是扼守吳郡南部密林的要處,同時也阻隔了山越人對於吳郡南部諸縣掠奪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