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烏桓之亂

 “除此之外,某還希望子坤先生能借出一些糧食、甲冑、士卒,若是某抵擋烏桓而不死,他日定會加倍以戰馬、耕牛補償玄德。”

 說罷,公孫瓚就彷彿是積攢在心中的悶氣一口氣釋放了出來似的,以及幾分無顏見李基的意思,朝著李基一拱手便徑直離席而去。

 這讓李基的臉色也頗有些凝重了起來,明白以公孫瓚的剛烈性子。

 若非不得已,絕不會食言,且主動建議李基速速搬走糧食。

 如此可見,幽州的形勢或許比想象之中的還要惡劣得多。

 而如今朝廷的主要兵力都集中在三輔之地平定西羌之亂,恐怕短時間根本就無力顧及幽州。

 可以說,烏桓之亂乃至於西羌之亂髮展至今,與當今天子賣官鬻爵有著脫不了的干係。

 邊疆官吏無能,否則如何會讓事態演變至此?

 這預料之外的惡劣局勢,讓李基帶著趙雲,幾乎是全程皺著眉地返回到臨時港口中安排給自己住處。

 而在屋內,賈詡也領著孫策在其中等候多時。

 “子坤,恐怕你經略瀛洲的計劃要停一停了,烏桓叛亂,這一處存放糧食的港口,公孫將軍十有八九是護不住。”

 賈詡直言開口,說出藉故離席後暗自打探消息所得出的結論。

 旋即,李基在賈詡的面前坐下了下來,喝了一杯孫策遞過來的醒酒湯,然後細細地聽著賈詡暗自去打探而來的消息。

 與公孫瓚所說的一般無二,甚至公孫瓚所說的還要詳細得多。

 一時間,屋內四人俱是為之沉默了下來。

 眼下,對於李基而言,無疑是陷入了一個兩難的境地。

 若單純以吳郡的利益而言,那麼李基最佳的做法無疑是迅速更換囤糧之處,然後繼續經略瀛洲。

 畢竟,主動摻和到烏桓叛亂之中,除了損耗吳郡兵力之外毫無益處。

 再加上幽州局勢尤為複雜,幽州牧劉虞主和,但幽燕之地向來不缺類似於公孫瓚這等誓死反擊烏桓的慷慨悲歌之士。

 因此,公孫瓚在烏桓之亂中能夠起勢幾乎是必然的,但同時也意味著幽州存在兩個矛盾難以調和的派系。

 如果李基再摻和進去,局勢無疑更為複雜,甚至就算本意只是想打輔助,很可能不知不覺中反倒會淪為主力。

 ps:烏桓之亂是真實在187年發生的,且一直持續到188年九月朝廷才有餘力開始平叛,最終在189年三月才徹底平定烏桓之亂,整整持續了兩年。

 且據記載,烏桓之亂所劫掠的範圍足足波及到青、徐、幽、冀四州,為禍極大。

 不過原軌跡中劉虞是188年才擔任幽州牧,書中則由於主角的影響提前了一點。

 而公孫瓚起勢也正是源於烏桓之亂,“白馬將軍”以及“白馬義從”之名也是在平定烏桓之亂中一路殺出來的。

 原軌跡之中,趙雲主動加入公孫瓚麾下,很可能也正是由於烏桓之亂。(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