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庭 作品

第275章 攻敵所必救

 此言一出,神色最為難看的不是被反駁的鮮于輔,反而是公孫瓚。

 公孫瓚此前沒有與任何人說過,但是內心所想的便是儘可能集中兵力後,藉助對幽州地形的瞭解繞到漁陽城的東面。

 然後,在烏桓進攻漁陽城且立足為穩之際,奇襲烏桓騎兵的後方。

 只是,在李基如此的一番分析下,公孫瓚只覺得自己欲行之事卻是被評價得一無是處,甚至會陷入烏桓的陷井之中。

 憑藉著對烏桓的瞭解,公孫瓚幾乎是下意識覺得區區烏桓不會想到佈下這種陷阱,但久經沙場的公孫瓚略微冷靜了些許後,眉頭不自覺地越皺越緊。

 若是一擊不中,步騎混合的漢軍在平原地帶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甩掉烏桓騎兵。

 除非,公孫瓚狠下心來拋棄掉所有步兵,僅僅帶著騎兵突圍。

 否則,李基所判斷的那個被野外聚而殲之很可能就是唯一的結局。

 李基以著眼角餘光掃了一眼神色變幻不定的公孫瓚,實則這一番話本就是在暗自對著公孫瓚所說。

 李基早就猜到了公孫瓚的打算,但公孫瓚過於剛烈,也就代表著他往往不會輕聽他人之言。

 顯然,這種間接的提醒更容易讓公孫瓚接受,否則公孫瓚已然第一時間出言呵斥反駁了。

 無論是劉虞的禮遇,還是擔憂於兵權被奪,鮮于輔等人自會下意識地針對李基這麼一個外來者。

 “安靜!外敵當前,子坤先生乃是世之大賢,便是連盧子幹都對其多有讚譽,爾等比之盧子幹又如何?何以言笑嘲諷之?”

 對於劉虞一系的心腹部眾而言,只是早有耳聞劉虞兩次親自到門外相迎,並且讓從事齊周帶著李基親自參觀兵營、府庫、糧倉等重要之地,這自是引起了不少人的嫉妒與不滿!

 對於這種狀況,李基只能說早有預料。

 當即,鮮于輔等人笑聲幾乎是為之一頓,這一番話顯然已經是說得極重了,以至於鮮于輔等人一時竟有些不敢直視少有發怒的劉虞。

 年少成名,自然是少不得遭受質疑的。

 在這一聲聲滿懷嘲諷與輕蔑的笑聲中,李基依然保持著那風輕雲淡的神色,甚至不急不緩地從袖中拿出摺扇緩緩攤開給自己扇了扇風,就彷彿這些笑聲不過如清風拂面罷了。

 劉虞沉聲地說罷,然後才朝著李基微微拱手,道。

 “此乃軍議,豈容以私心而廢公事,下不為例。”

 只不過鮮于輔明顯不知道主角並非是他,反倒是覺得自己的提議被李基批判得一無是處,這讓在劉虞麾下被全力委于軍務的鮮于輔感覺被落了幾分面子,反唇相譏道。

 所以,李基之前明知公孫瓚此舉不可為,但卻沒有明著或正面勸說公孫瓚,否則公孫瓚礙於面子未必會接受,反而很可能會激起逆反心理嘗試證明自己。

 只是李基沒有生出絲毫慍色,反倒是坐在上首處的劉虞聲音一沉,手掌重重地拍在了桌案上,呵斥。

 “本就是子坤先生所說的需要瓦解烏桓聚眾之勢,可假如不出兵前往漁陽城,難道僅憑一條三寸不爛之舌在薊城就能夠說得烏桓退兵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