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庭 作品

第320章 瀛洲種姓制度實行之策

 “甚妙……”

 李基先是肯定了賈詡的奇思妙想,旋即又接著說道。“但此法可終究只可使瀛洲徹底安定三五百年,卻依然不是長久之策。”

 “就如草原之上的胡人無論屠戮多少,只要那片土地存在,終究還是會有胡人出現那樣。”

 “瀛洲之上,亦是同理!即便讓倭人徹底斷絕,半島那邊同樣也會有活不下去的人橫渡大海試圖到瀛洲上尋求生計,子生孫,孫生子,繁衍生息,受瀛洲環境所影響,又與倭人何異?”

 “嗯?”

 賈詡一時聽得卻是沒能反應過來。

 三五百年,還不夠長久嗎?

 這已足夠讓一個朝代興起覆滅了。

 “我聽子坤的意思,怎麼想著直接把瀛洲給沉了?”賈詡調侃著說道。

 “那自然非是人力可為。”

 李基笑了笑,表示這種事情無疑是有心無力。

 “不過,文和所憂之事,基倒也是有所準備,既然文和提及此事,不如我們探討一番。”

 李基一邊說著,一邊起身從房間內一處密格之中取出了一卷竹簡,然後拿到了賈詡面前坐下,將竹簡推給賈詡。

 會意的賈詡打開竹簡一觀,只見竹簡之上所書著《瀛洲種姓制度實行之策》。

 種姓制度?

 對於這個名詞,賈詡無疑是陌生的,但隨著賈詡細細地看了下去,整個人卻是越看越心驚。

 在竹簡之中所準備推行的乃是一種制度,乃是在沒有破壞倭國現行的基礎下,將所有人直接劃分出五個階級。

 “人之上”、“國主”、“貴族”、“武士”、“平民”。

 此制度之中所規定漢天子與漢使均為“人之上”,至高無上,不容冒犯。

 稍次一籌的“國主”,需得到漢天子與漢使認可,方能繼位!

 且繼卑彌弓呼之後,每一位繼承國主必須擁有一定的漢人血脈,否則就是偽國主。

 “國主”之下的便是“貴族”,所有漢人在瀛洲內均自動獲得等同“貴族”的地位,僅略次於國主。

 貴族之下的便是“武士”,“武士”之下方是平民。

 整個體系明確規定下級絕對不能冒犯上一級,冒犯或傷害上一級者,視情節輕重斬首或誅三族。

 且瀛洲之內的國主的權利與地位,在義理上乃是來自於漢天子與漢使的承認,貴族們的權利則是也是來自於國主,武士們存在的意義亦是為了維繫貴族。

 一層又一層,宛如一座嚴密的建築結構,讓下一層會不自覺地維護上一層以保證自己的利益。

 令賈詡為之驚歎的是,李基在其中規定在礦場效力的礦工地位等同於“武士”,凌駕於平民。

 且若是有平民與礦工發現了新的重要礦脈,或在挖礦上做出了什麼重大貢獻,則有機會直接晉升為“貴族”,這也是整個體系之中平民惟一的晉升渠道。

 可以預料的一點,那便是隨著這個體系推行下去,整個瀛洲無疑會陷入一個狂熱的挖礦熱潮,每個倭人都以挖礦為榮,死死地去爭取跨越階層的機會。

 而那更為廣大的平民階級,無疑則是成為了維繫倭國存在以及挖礦的資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