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庭 作品

第329章 四世三公袁本初

 “就算李基及時返回中原,其對董賊之事知之不詳,更不知呂布之勇何等驚人,又能提出什麼有用之策?”

 這一次,許攸難得沒有反駁擠兌郭圖,反而也是順著開口道。

 “主公,吾倒是聽聞過一二條傳聞,言及李基已然返回吳郡。”

 “只是吳郡距離酸棗何止千里之遙?恐怕吳郡郡守劉備便是有心報國,也是難以趕到酸棗會盟,那李基便是有智,恐怕也難以為盟軍所用。”

 袁紹略微嘆息了一聲,道。

 “這倒是可惜,吾聞國士之名多矣,知其與二位俱是當世難得的智謀之士,卻是始終未曾有緣親自一見,實乃憾事也。”

 如果說,一開始袁紹對於李基還是不以為然,但隨著郭圖與許攸相繼在李基手中吃癟,袁紹對於李基的關注不可避免地增多。

 而李基將吳郡治理得蒸蒸日上不提,更重要的是之前協助幽州大破烏桓一戰,徹底奠定了“國士”之名。

 種種事蹟不僅可見李基軍政謀皆非常人可比,還被劉虞多次公開稱讚人品無可挑剔!

 可以說,李基如今被世人公認為“國士”以及文士第一,在大漢之中德高望重的劉虞的推崇備至可謂是功不可沒。

 而如此全才,野心極大的袁紹又如何會不看重?

 儘管袁紹不忘言語之中間接安撫郭圖、許攸,但若是李基願投於麾下效力,袁紹幾乎會毫不猶豫地以“謀主”之位託之。

 至於李基與許攸、郭圖之間那小小的矛盾,袁紹自然不會介意,深知李基如此能人,也必然能夠調和下屬之間的衝突。

 只可惜,袁紹也不得不承認許攸說得有幾分道理。

 吳郡位於江東之地,遠離中原,欲要率軍趕至酸棗可不是什麼輕鬆之事。

 甚至若是信息傳遞遲滯些許,劉虞所書的《討國賊檄文》說不準前不久才剛剛傳到吳郡,吳郡又如何來得及參加此次會盟?

 袁紹心中升起幾分遺憾之餘,略微在帳中休整過後,便是親自動身到營寨之中與其餘諸侯會面。

 討董之事,成或不成,在袁紹看來並非首要。

 只要稍有眼光之人,俱能看出亂世已至!

 在會盟期間試探清楚其餘諸侯的虛實,然後拉攏能人,這才是袁紹眼中的首要之事。

 而隨著袁紹的到來,其餘如今真正堪稱割據一方的諸侯亦是開始紛紛抵達酸棗。

 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冀州刺史韓馥、北平太守公孫瓚……

 這也讓酸棗所聚集的兵力幾乎是肉眼可見地日益壯大。

 而儘管會盟一事全憑自願,但需領軍過五千者方才駐紮於酸棗大寨之內,即便駐紮於外的諸侯也可入內商議會盟之事,但無疑還是讓諸侯們隱隱分為兩個階層。

 可進駐大寨者,為大諸侯;

 獨自駐紮於周邊者,為小諸侯。(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