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勒底御主 作品

隱性社恐與顯性社恐

感覺我的社恐和一般人的比起來完全相反。

如果這是疾病,那麼大概分為隱性和顯性。

通常的屬於顯性,而我屬於隱性。

○顯性現實

在現實中不認識的人說的話少,但交流幾句稍微熟一點話就多了,甚至堪稱話癆。

我只是正常不擅長把言語精簡點名主旨,所以總是會像寫小說一樣,用前面一些話作為鋪墊。

在說的同時,大腦飛速運轉,好在之後順利引出自己想點名的主旨話題——不過之前在學校才說出一句不超過20個字,就被人一伸手,“停”。

他手心朝著我,把我的話打斷了,那種感覺無法拿言語表達。

○隱性後天社恐

在現實中看人基本聽語氣看錶情就能看出來,很少有誤會時。

就算有誤會的時候,現場直接問一句,幾秒的對話便能瞬間解除。

但反而是在網上,我才能稱得上是社恐,名副其實。

往往都說在網上唯唯諾諾,在現實重拳出擊。

而我是在現實更自由,在網上唯唯諾諾,要注意很多,經常給我整得很心累。

先說好這不是把自己的問題推卸責任,只是反覆反思,感覺確實對我影響比較大的是這個。

正所謂學習一門外語,但往往學深了,就會不知覺間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這種影響或多或少,不過對我來說——影響,應該不少。

我受到的影響是——敬語相關,不想給人添麻煩。

我總是不經意間會在類似這種時候,想著不要給人添麻煩,如果添了麻煩,優先準備道歉。

聽起來好像不錯,但實際上,過度就像我這樣了。

發出的消息一天不被回覆,我往往會感到不安,認為是不是自己話說的太多了,畢竟總有人向我抱怨我說的話太多。

我想改,但一時半會兒改不了,沒法完全改掉。

從初中就意識到想改了,直到現在。

……

於是儘可能將已經整理好的話變少,重發了第二次。

可惜第一次消息幾分鐘到了沒法撤回。

但第二次還沒有回信,我會變得焦慮,擔心自己是在哪裡觸及了對方的眉頭,令對方不悅,沉默以待。

於是如果有第三天再不行,那我就準備道歉了。

不管發生了什麼,先道歉為主,問題只要在沒成問題之前被解決,就不能稱之為問題。

這是我之前的想法,但我當然知道這樣是不對的,跟家裡人說自己的情況,也被評價這是一種討好心理。

我想消除……但現在暫時還沒改掉。

可能還得過上一段時間吧……



正所謂將心比心,能時刻換位思考替其他人著想,看似是好事。

但凡事過猶不及,到我這兒又是一個極端。

於是造成的結果就是像剛才那樣。

過度的將心比心,但是每次往往連接一個末尾的標點符號,問號或者歎號。

又或者是一個普通的表情,一句話,我都有可能因此延伸想象出背後的深意,一句話被我閱讀理解出無數種負面意義的可能。

所以我總是在如同走鋼絲一般,與人在網上社交交流。

原因很容易能想到,是因為之前在百度貼吧沾染了戾氣,像是百度貼吧和b站,我只是正常很自然的說出一句話,結果因為末尾的歎號,或者“吧”。

都會有人專門來懟我,問候我全家的,還有沒事兒找茬的比比皆是。

整得我當初有一段時間幾乎每句話都得唯唯諾諾,想了半天才說出來,甚至有時還需要帶點兒敬語,連標點符號都不敢加了。

所以經常容易把我的心態搞得很煩,最後負面情緒過多,終有不經意間洩露之時。

考慮到不經意間一句話都可能給其他人帶來影響,所以我都退網過一段時間。

不過好在現在已經好多了。

嗯,至少比當初好了不少。

最後是關於羈絆的結成。

其實我20年之前比這要好的多。

當年的我,甚至都不會用QQ跟人過多社交,QQ也有四五年沒用了。

結果高考時期被邀請到一個迦勒底群裡,那時候發現這裡有這麼多現實不存在的同好,相互間關係相處愉快,像是發現了新大陸。

不過也是因此我開始逐漸接觸了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