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若遺 作品

第1章 陽春好景香巢壘

引子:風還在山裡吟唱,聽歌的人卻已去向遠方。

一九七八年四月初的樣子,那時的黃土高坡還沒有江南水鄉般的草長鶯飛。除了一茬茬先後盛放過的山花,大地依然是冬日裡亙古的灰黃。

何勝軍家還是那傳統的土窯窯洞模樣,雖然外觀並不起眼,卻冬暖夏涼。暖陽微醺耕牛懶,燕雀穿雲流溪急。這一天,土院裡奔跑玩鬧的四五個小孩和悄悄圍在門口觀望的七八農婦,給何勝軍家平添了好幾分熱鬧。

何勝軍已經二十二歲了,在農村絕對是大齡青年。作為家裡的長子,何勝軍從小學四年級輟學之後,就和父親一起扛起鋤頭挖起了礦。面朝黃土背朝天,胎時便知四時忙。對於這個時代的農民而言,田地是他們打從走路起就已經開始奔忙的場所。只是此時的主糧依然以蔬菜野菜為主,相對而言,那金黃的玉米麵無疑是上好的糧食,然而一週內最多也就吃得上兩三回。即便如此,粗糙的吃食並未影響到何勝軍和其他幾個弟弟妹妹健壯地長大。一米八幾的大個子,火爆的脾氣,是他在這片黃土高坡上成長起來的印記。

在整個紅西鄉,大多數農民的日常勞作除了田地耕種,便是挖煤打礦。若說有區別,無非是有些人自己做個小個體戶,有些人則背靠有規模的中大型煤窯礦窯打工。無論哪種,每天太陽出來後,山間地頭便都是一個個扛著鐵鍁鐵楸,或揹著小袋炸藥悠哉行走的男人們。何勝軍算是一個“工作”了十年有餘的資深礦工,多年來的辛勤勞動加上卓越的運氣,讓他幹出來一個產量不錯的礦窩子。如今的何勝軍,在紅嶺大隊已經小有名氣。多年來圍繞在他身邊的豔羨和奉承,讓他說話的底氣一天比一天充沛,原本就粗爽的脾氣也日漸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