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若遺 作品

第四十章 天道酬勤好運來

 何文的舉措無疑是明智的。經過三日的短暫大學之旅,何朵更加堅定了學習的信念。雖然現在提及未來還過於遙遠,但她明白,一路不斷學習、打怪升級是她必須要走的路徑。

 而對何許夫婦而言,三個孩子都離開了自己的視線,交流的機會大大減少,難免時常牽掛。適逢鄉里開始給各戶村民安裝電話,但開戶費卻高達三百五十塊。因此村裡人雖然都很稀罕,報名安裝的卻並不多。反倒是最不起眼的何勝軍積極報名,率先安上了電話。

 終於可以隨時聯絡,全家人都興奮不已,何朵也自此開始了每週給家裡打電話問安的規律作業。彼時何文已經配上了bp機,許嬌蘭如有事情傳達,就會先告訴何朵,再由何朵給何文傳呼。收到傳呼後,何文便會第一時間把電話打回村裡,當真方便不少。

 每次打電話時,何朵都要在學校門口的小賣部排隊,五毛錢一分鐘,每次打個兩三分鐘便匆匆掛掉。後來沒過多久,學校給所有宿舍也都安裝了電話線,何朵和舍友一起湊了二十元買了個外形尚可的電話機接上,完整的通話工具正式告成。自此後只需在校門口買張電話卡,就可以直接在宿舍和家裡打電話了。

 自從身體狀況好轉後,何勝軍便在大隊的不同煤礦上做些零工。但是打零工的錢終究杯水車薪,對他這樣消耗巨大又負債累累的家庭來說,不是長久之計。於是好容易熬到身體徹底康復,何勝軍便辭去了手裡的活計,帶著年逾古稀的老爹獨立創業,四處尋礦找穴。

 畢竟是紅嶺大隊紅極一時的“首富”,何勝軍在選址挖煤方面確實頗有長處。這些年來雖然臥病在家,仍有不少十里八鄉的村民請他幫忙看礦穴位置。雖然也不是次次都摸得準,但幾率總比普通人大一些。何勝軍總想著,既然之前都是幫別人出謀劃策,倒不如今後自己給自己找寶藏。

 何勝軍和老爸邊看邊走邊挖,三個多月裡幾乎踏遍了周邊的大小山嶺,但都沒有找到理想的礦藏。兩人不斷轉移地點,最後把目光定在了村子後方兩三里地的一處背陰山地。這是一塊從未被開發過的原始坡地,處在山腰的凹處,背風陰涼,風水看起來很是不錯。

 “從哪兒開始?”何老爺子悠悠地問道。

 何勝軍也不說話,看了看四周,瞅準了最中央的那處坡地,雙腳在周圍踩了幾下,感受土地的硬度。

 來回試探了幾次後,說了句:“就這兒吧!”說完便把鐵鏟懟著對面,右腳使勁一踩,鏟子的半截沒入土中。

 何老爺子掐滅菸頭,扛著鋤頭過去,父子兩人就開始默默挖了起來。就這樣連挖帶炸,再到刨土運料,一干又是個把月。

 挖開最上層的土質後,往下就是稍微硬一些的鋁鈣層。鋁鈣是練鋁的直接原材料,但這時市面上對鋁的需求很低。對村裡人來說,一整個三輪車的鋁鈣最多隻能買幾天的面錢,還不夠塞牙縫。因此人們大都會連挖帶炸,把鋁鈣敲得粉碎,合著土石渣子倒進山溝懸崖裡。這些如今看來稀缺珍貴的礦物原料,在當時就那樣被泥土稀釋後重新歸入大地。

 鋁蓋挖完後就是大面積的黏溼土塊,村民都稱之為幹泥,整個紅西鄉的土質結構基本都是如此。尤其是紅嶺大隊這一帶,大地按照這種結構模式嚴謹地發展生息。等到幹泥挖完的時候,有沒有礦便已肉眼可見。

 如果幹泥下面是青石堆或青石塊之類,就表示底下不可能出礦,這個洞穴就要被毫無懸念地放棄。冰冷的石頭在黑暗裡無聲宣示著自己的領土主權,歡送一波又一波垂頭喪氣的村民。反之,如果幹泥往下不是青石,那大概率上也就只有礦石了。這個時候,眼前則會是另一幅歡天喜地的場面。

 何勝軍似乎沒有那麼走運。隨著挖掘的深入,覆蓋在中層的那些鋁鈣卻始終源源不斷。何家父子倆沒日沒夜地埋頭苦幹,鋁鈣挖出來一層又一層,倒在山坡裡的渣子把附近的灌木都快要覆蓋住了,卻始終看不到幹泥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