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楓李雲龍 作品

第155章 鎧甲

  二戰中,材料技術的發展讓防彈衣的重量大為減輕,一些經過特殊工藝處理的鋼種僅需2mm厚度就可以起到相當的防彈作用。在相同防護強度下,二戰時的金屬防彈衣僅有不到一戰時同類的三分之一重。然而,4千克以上的重量對於強調機動能力的野戰兵種來說還是太重了

  英國有鉚接鱗片甲,美國有魯斯特單兵護甲等等,其中最為出名的是德國身穿金屬鎧甲防彈衣的的暴風突擊隊,在戰鬥中暴風突擊隊的士兵身穿鎧甲式的防彈衣,手持自動或者半自動武器,尋找敵人的薄弱地帶,頂著敵人的火力,然後運用超強火力發起強行突破。突破後小分隊並不停息,而是繼續推進,絕不和敵方糾纏,彷彿是一把尖刀一樣,在敵人的防線上破開一個口子,為的就是讓後續部隊從這個口子擁入敵人陣地。

  真正使暴風突擊隊一戰成名的是在1918年3月21日德意志帝國在西線發動的皇帝會戰裡的“邁克爾”作戰中,“暴風突擊隊”連續發起猛烈攻擊,6天就將戰線推進60公里,成為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軍短時間之內進攻最強進攻記錄。

  隨著各國熱武器的發展,金屬鎧甲笨重,不利於士兵移動,再也無法為士兵們提供有效的防護,身穿金屬鎧甲的士兵最後都是變成了活靶子被敵人消滅,特別是坦克出世大規模應用以後,這種笨重的金屬鎧甲防彈衣就被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