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雪照曦言 作品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不同的人間


  竹紙便宜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原料充足,竹子生長速度快,在南方可四季長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壹趣妏斆

  以竹製紙大概是分為六步:斬竹漂塘、煮楻足火、舂臼、蕩料入簾、覆簾壓紙、透火焙乾。

  將新斬嫩竹放入水塘內裁泡一百天以上,分離並洗去竹子之青皮。

  將殺青後之竹放入“楻”桶內用石灰水蒸煮上八個晝夜,然後再取出來漂洗,這樣反覆多次,經過二十天左右的粗料方可用。

  再將竹子放入石臼以石硾叩打搗成細泥,只取纖維。

  將打爛之竹料倒於水槽內,並以竹簾在水中蕩料,在槽中將紙漿蕩於竹簾之上,竹料成為薄層附於竹簾上面,其餘之水則由竹簾之四邊流出,這一步是最難的,料少太薄則不堪用,太多厚而無當,浪費。

  然後將竹簾反覆過去,使溼紙落於板上,即成紙張。

  如此重複蕩料與覆簾步驟,使一張張溼紙疊積上千張,然後上頭加木板重壓,擠去大部分的水。

  將溼紙逐張揚起,並加以焙乾。焙紙所在之處是以土磚砌成夾巷,巷中生火,土磚溫度上升之後,溼紙逐張貼上焙乾。

  乾燥後,揭起即得成紙。

  只有這樣,製造出來的竹紙不論在韌度、耐力度、薄厚、光澤、色度都是上佳的,絕不輸於青藤紙。

  景元王朝案牘繁巨,若是紙張價格不再昂貴,各地方的錄入吏便可對本地的事務做更詳盡的記錄,對朝廷掌握各地方民情將有著巨大的幫助。

  同時無論官方還是民間,刊印書籍的成本將大幅度下降。尋常人也可買得起書籍閱讀,百姓家也買得起紙張供孩童自幼開始習字。

  屆時景元王朝之內人人可以讀書,人人可以寫字,人人可以做文章。百姓都能讀得起書,識得起字,整個王朝自然民智廣開,諸業興旺。

  邵曦想的是如此一來,擁有了大量的廉價紙張,又提高了印刷的效率,大批的書籍被刊印出來之後還要有一個穩定的銷售渠道,那便是開設書局公開售書。

  造紙、印刷、售書,這是個一條龍的買賣,靠邵曦一個人的確是很難忙得過來。

  想到此處,邵曦便將自己的想法與白錦卿幾人講了出來。

  幾人一聽邵曦又搞出一個製造竹紙的想法,並且還要將造紙、印刷、售書一併做起來,都是興奮不已,願意參與其中。

  不過幾人躊躇的是這麼大的生意,所需投入銀錢甚巨,他們不知該到哪裡去找這筆款項。

  此事邵曦倒是大包大攬了,由他來出資金與技術,白錦卿幾人只負責籌辦與日常的監督管理,每月底按收入進行比例分成即可。

  當然,所刊發文章的作者每月也會收到一定比例的稿費。如此一來,天下文人所著文章便都會得到相應的回報,著書作文也更有了動力,而不僅僅只是靠著一腔熱情。

  幾人中胡玉山最為激動,多年來他一直將白鼎公視為楷模,立誓要為天下百姓蒼生謀福。如今聽到邵曦所做之事正與他本人志向不謀而合,更是願意全心投入此事。